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狭隘| 读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狭隘| 读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作者: 姝写光影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6:19 被阅读588次
摄影 @ 张慧姝

文:张慧姝

恕我孤陋寡闻,在读木心这本书之前,我还不太清楚爱默生是谁。网上百度了一下: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十九世纪散文家、思想家、诗人,出生于波士顿的康考德村,逝世于波士顿,一个被林肯称为“美国的孔子”的人。爱默生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当下的力量,强调倾听自己内在声音的重要性,他曾说:

"昨天已离你远去,明天只有期许,唯有当下才是你能拥入怀中的真实。"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合适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

木心1927年出生于中国乌镇,没有与爱默生相交的时间段,想走访爱默生先生不可能,成为爱默生家的恶客,更不可能。但是,木心先生却编导了一场与爱默生之间的对话,并记录了下来,这场对话发生在一次散步途中,路经爱默生故居时,木心的头脑中。

这是一场虚拟的对话,当用上“虚拟”这个词的时候,其实也无意暴露了现代人自己都不知道的现代病,木心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揭示了出来:“现代人的现代病就在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死死吮吸啃嚼‘现代’,没有顾盼到凡历史记载的,小说描写的,梦中见过的,明天要来的,都同生活中遭遇周旋的一样是真实的。

这种真实,是生命体验的一种放大,是转“怅然涕下”为“破涕为笑”,是人的尊贵所在。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芦苇指向人的脆弱,思想,道出了人的伟大。从空间上看,人微小软弱,不过如同芦苇一般,是茫茫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宇宙囊括了人;可是因为思想,人却无比尊贵,可以由这一点而囊括整个宇宙。

唐崇荣牧师曾说他不怕累、不怕苦、不怕穷。他说他这一生从不敢有一丝一刻的轻慢与放松,一直马不停蹄地传福音。别人问他什么时候才休息。他说当他进天堂的那日再好好休息吧,他首先要睡上长长一觉,然后,他会去寻找那些他敬慕的音乐家艺术家,一个个地去寻找,和他们握手,和他们交流。我听到这里时非常感动,我听到了一个向着标杆跑,永不停息的无限深邃、无限开阔的大生命。

我们当然可以和身边的人做朋友,其实也可以和曾经来过这个世界的优秀而有深度的灵魂做朋友。他们的思想就在他们的作品中,以文字,以音乐,以图画,以雕像等各种形式存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种心境上的凄凉根源在于只着眼物质的局限,而忽视了人是属灵的存在,人的身体是暂存的,而人的思想却可以超越时空。

爱默生的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能看穿这世界的矫饰,这个世界就是他的。”木心把这句话拿来,用在了他正在写的有关沮丧的定义上:“正当看穿这世界的矫饰而世界因此属于他的时候,他摇头,他回绝了。

在木心看来,看穿这个世界的矫饰,是“知人者智”,而回绝这个属于他的世界,是“自知者明”。为此,木心还想去诘问爱默生:

木心:“世界,是人的世界?”

爱默生:“是的。”

木心:“世界的人和人的世界因此是共存的?”

爱默生:“无疑是共存的。”

木心:“在最终的意义上,人等于世界,世界等于人?”

爱默生:“我也这样想这样说了。”

木心:“简言之:人看穿了世界就得到了世界?”

爱默生:“您重复了我的话!”

木心:“那么,世界等于人,看穿了百般矫饰的世界等于看穿了百般矫饰的人——那被看穿了的百般矫饰的人一样的世界,向您走过来,对您说:我是属于你的。先生,您接收她吗?”

爱默生:“您是卡里尼,您拉我演戏!”

木心:“您明知:‘不论他娶或不娶,他都会懊悔的’。”

爱默生:“是啊,我还节引过苏格拉底这段话呢。”……

木心谆谆善诱,把无辜的爱默生导向了“属于”的荒谬。木心的出发点,是基于爱默生警言后半部分“这个世界就是他的”意义上的不明朗,或者是这半句话容易造成的误解。若从物质层面上去理解,就陷入了木心精心编导的荒谬中,这种外在的、物质性的“属于”,拥有了就快乐了吗?拥有了就永远“属于”了吗?这种物质与外在的“属于”,既不快乐,也不长久,有一天也会变成“不属于”。比如说,你的房子、车子、工作,现在属于你,有一天也可以变成“不属于”你。木心借爱默生的这句话,让读者看到这种属于的荒谬。

而爱默生的“这个世界就是他的”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命追求的深度。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一直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追寻真理真光的照耀与滋养,不断地把外在的经历转化成内在的财富,这种内化了的知识、情感、阅历、见解,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生命的,一个人占有不了一个世界,当他能够说“这个世界就是他的”时候,应该是无限接近真理,回望世界时,一种“独览众山小”的开阔。

因木心而知道的爱默生,因木心而去深入思考的属于的不属于,因木心而记住了爱默生的”一个人如果能看穿这世界的矫饰,这个世界就是他的”……

还因为木心的这本书,世界分成了两类人,读过此书的和未读过此书的人。而看过我的这篇小小读后感的你,也可以算在读过此书的人的队列。喜欢爱默生说的另一句话:“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

相关文章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狭隘| 读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文:张慧姝 恕我孤陋寡闻,在读木心这本书之前,我还不太清楚爱默生是谁。网上百度了一下: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

  • 木心:平静而强烈

    这些天在看木心的《爱默生家的恶客》。 老早以前老师就让看木心写的文字,可是在此之前也没真正地读过,暑假有看了一点《...

  • 木 心 论 沮 丧

    木心先生在《爱默生家的恶客》一文中对沮丧有着几段精彩论述: 由于读书太少,至今尚未见过有人专写“沮丧”的文章。 李...

  • 缄默无言、存念于心。

    木心在《爱默生家的恶客》中写道:“内心安谧,超凡入圣,这种境界,是我望而生畏的。” 正所谓静水流深,智者无言。 记...

  • 弘一法师

    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稍老一辈的中国文人,皆知弘一法师其人其事。李叔同先生博涉文学、音乐、绘画,尤擅书法。早年演...

  • #NO.1 《爱默生家的恶客》

    作者:木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人的现代病就在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死死吮吸啃嚼‘现代’,没有顾盼到凡历史记...

  • 每日阅读《爱默生家的恶客》

    1 艺术都是“兴奋”,不同程度的兴奋,甚至该说是某一层次的激动,全是精力的戏剧性。所谓恬漠、萧闲、浑然忘机、乘化归...

  • 【木心】艾默生家的恶客

    平淡有奇的日子,无非是偶尔靠近大自然身边走走,亦或是看到令人不禁莞尔的词句。 美好的一切得有多可爱才足以称作美好。...

  • 木 心 论 人 性

    木心先生在《爱默生家的恶客》中有一段话诠释了他对人性的思考与认识: 善和恶,都是过分的宠狠,善亦别有用意,恶亦别有...

  • 我带着《爱默生家的恶客》去了乌镇

    2017年10月19日,终于启程去了乌镇。还记得两年前,木心美术馆刚建成不久,我向莹莹发出邀约,希望一同前往。我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狭隘| 读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po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