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清凉的空气中被几团白色的絮状物席卷,好似雪花漫天纷飞,翩翩起舞仿佛无数快乐的小精灵,风一吹形成一个个小绒球,轻轻落在地上;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雪丘;时而又被风吹散,在地上乱滚着,像嬉戏追逐的孩子;柳絮也是儿时的“伙伴”,放学的路上看见一大团柳絮一定要跺上一脚;和同学比谁在空中抓的柳絮最多;
想起杜甫的“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柳”在古代诗词中谐音“留”,故有惜别之情。柳絮作为春光春景,是春天的象征。柳絮飞舞之时春色将老,人们自然会联想大好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无常。柳絮作为个体生命的象征,经不住时间的吞噬,只能任其零落,任其吹散。柳絮非雪但洁白;不是云却飘逸;没有翅膀可能翱翔;没有腿却能浪迹四方;我羡慕它们无声息载着自己的梦想飞啊飞,像蒲公英一样却又不一样,他们有兴趣相投的兄弟,追梦路上也不孤单;默默追梦,对外界流言付之一笑毫不在意,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飞絮漫天飞舞,看上去很美,却是很大的过敏原,沁人肺腑、迷人双眼的过敏症状,令人生厌欲除之而后快。想要进入房间和人们玩耍的热情被窗纱中断了它未尽的行程;外出时须戴口罩“武装”起来才可避免吸入式喷嚏不断!可它总爱和人们开玩笑,扑到人们脸上,落在头发上,转眼间把人变得白发苍苍。如果不往我鼻子里面钻的话,这也是令人窒息的“季节性限定浪漫”。
说到这杨花柳絮,故事是很多的——听到的第一个有关故事是,一个后妈用柳絮充当棉花给继子做棉衣,寒冬腊月天冻坏了孩子,于是乎,印象中柳絮就成了悲哀的象征;又譬如谢道韫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惊艳了几百年,后又被曹雪芹拿去写钗黛二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柳絮成了洒脱无惧的象征;柳絮今日于我印象深刻源于“火烧连营”。柳絮虽轻虽小,可属于种子里面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纤维,且非常蓬松含有大量空气,千万不能随意点燃它,抱成团蔓延速度超快危害远超想象。儿时有个小插曲,一日在家里院子里用打火机点燃了墙角一堆柳絮,火苗刚一接触到飞絮,就听到“刺啦”一声,紧接着火焰迅速向四周扩散,一眨眼功夫成片的飞絮都被引燃,其燃烧速度非常快,快到把老妈积攒的废弃纸壳都引燃也就几秒钟,从点火到明火熄灭,自始至终都一张懵逼脸,现在想来真是心有余悸,儿时家里的门窗大门都是木头的,安全意识也淡薄,到处都是可燃物,如果引燃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正是春风无限,絮花飘扬像雪花,遍地白茫似雪霜,使我穿着半袖想起了冬天,何不读罢这文章,开窗探头,让那柳絮轻舞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