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今天下午,我参加学校第三期发展论坛,分享了常州访学的宏观感受,时间不长,五六分钟,却有新体会。
通过自己的分享,以及聆听其他九位老师的分享,略想表达,记录如下——
1.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你若想前进,千沟万壑挡不住你的步伐,你若想停滞,美女帅哥诱不到你的内心。
2.顶层设计,最重要。学校细微的变化,有价值,更欣喜。
3.徐老师问,你是怎么整理课堂实录的?我答,速记+录音。又问,为什么整理呢?我答,现场聆听是一种学习,重新梳理是另一种学习,统整反思则会内化成自己的血肉和精神,于是,“别人的”变成了“我的”。否则一味聆听,“别人的”还是“别人的”。
4.唱不如说,说不如做,做不如“边说边做,边做边说”。
5.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时间,需要磨砺,需要沉淀。不急!路走对了,就好。
6.教育需要仪式感。正如人生的“结婚典礼”。课堂需要仪式感,师生成长也需要仪式感。因为我们可以用仪式感点亮一些重要时刻,让那些平淡无奇的日子变得熠熠生辉。某年某日,岁月深处,依然闪着微光,带给我们自己一生温暖的回忆。
7.徐老师问,什么是有情趣的老师?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在球场上追着球跑,算不算有情趣?跟着学生运动员跑了100米,算不算有情趣?班会上,分享我的见闻,评论时事新闻,算不算有情趣?同在一间教室,为不同的梦想而坚守,算不算有情趣?
下面是第三期学校发展论坛的分享的内容。
常州访学之旅,我想讲三点。
第一,这次访学之旅,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自信和自省。
自信,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与班本课程的初步实践,尤其是各学科共同合作完成的班本课程,与上善课程的理论不谋而合,所以我们也不差,要自信。
自省,是因为我的想法和实践,不系统,不全面,未能真正落实到课程上。而武实小的课程体系,已经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学校的品牌和文化。我们与他们相比,差距在哪儿?如何弥补?当自省。
第二,《走进竹文化》的课堂实录,我已发到读书群,大家有时间可去阅读,去分析。就这节课,我想说的是,上课教师奚老师的综合素质。
奚老师身材不高,说话温柔好听,标准的南方男子的特点,在这堂课上,他玩魔术,会唱歌,会打快板,会接学生的话,会评价,会鼓励,四字成语张嘴就来,会设计,也会实践这样的“另类语文课堂”。
这告诉我们,特别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你得全面,你得深厚。全面可以让你像奚老师一样游刃有余,深厚可以让你像奚老师一样,切合学生实际,玩转课堂。
后来,该校的校长在15分钟的简介中,这样来介绍教师的成长:教师要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和有情趣的人。
于是,我们要常常问自己:我有思想吗?有能力吗?有情趣吗?
有,继续修炼;没有,赶紧修炼。
第三,还是这节课,一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内,能学多少东西,该学多少东西?
这堂课给我的答案是——只要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要课堂操作得当,一年级的课可以丰富,可以深广。
我们从学生的角度,看一看40分钟内,学生都做了哪些事?
1.打着快板演讲《叶公好龙》。
2.评价同学的演讲。
3.玩竹蜻蜓,思考他为什么叫竹蜻蜓。
4.思考和表达竹由哪些部分组成?
5.看竹林,说感受。
6.听音乐,感受竹林的魅力。
7.思考并讨论你是怎么知道竹子的构成的。
8.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玩竹子,发现和探讨竹子的秘密。
9.观看竹子的生长过程。
10.打着快板,唱竹子的儿歌。
11.猜猜竹叶的作用。
12.了解古人的喝茶之道。
13.品茶。
14.期待舌尖上的竹子。
课堂很丰满:内容井井有条,形式各色各样,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
这得益于什么?得益于充分的课堂预习(后来的交流,我知道教材已经由老师带领学生熟读)、正确估量学情和巧妙课堂设计,更得益于学校的顶层设计。
最后,我依然想说,常州之行,回来之后,我们可以“学一点用一点,学一面用一面,用一用可以不错,变一变可以更好”,避免“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不适合我的”思维陷阱。
但愿,如此!
梅园 梅园 班级书籍 书籍目录 课堂 班牌 大队委红毯 超自信的歌手 上善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