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方法论(五)——念念不忘

认知方法论(五)——念念不忘

作者: 碌不平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15:31 被阅读0次

       大脑的输入设备在佛家里有六根之说,而眼睛却占到80%以上,足以说明视觉的重要性。我们通常认为的眼见为实是由语言文化所致,只有亲眼所见,自己认证过的事物才是确定的。很多时候眼见为实没有问题,但其中却存在着致命的bug,我们太相信自己,而眼睛本身的缺陷却会欺骗大脑,以至于最后形成我执的观念而不自知。

美妙“事物”的背后

       眼睛所能看见的事物其实很少,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吸收400~760nm之间的可见光,而蜜蜂可以感知到紫外线,狗狗就只能感知到灰色的世界;而青蛙却只能感知到运动的线条状物体,科学家通过用一根小木棍的平行圆周运动成功吸引住了青蛙的眼光。青蛙被科学家骗了,人的眼睛凭什么说就不会被骗呢?电影其实就是拍摄连续的照片,通过快速播放的方式,成功骗过了眼睛,制造出美妙的视觉感受;还有许多视觉实验、创意作品、魔术表演,都在运用某种方式改变我们对真实的感受,因为真实的事物其实很无趣,我们接受不了。真实其实非常枯燥,我们很多时候外出去旅游,但山水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为网站视频拍摄出的效果不可多得,现实往往会打个对折,另外对景色的美好感受很多时候受语言的限制,无法描绘。

刻板印象的背后

       刻板印象往往可以成就一个人,也会耽误一个人。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惯同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出生时脑细胞之间的链接密度,往往造就一类人,也区分出我与“她”,在刻板印象的枷锁中,我们变成了认知分层的人,演化出不同阶级、地位的群体。很多刻板印象只是对自己的,也是对他人的。最无法原谅的错误,是自己不觉得自己错误。认知网络就这样不断强化,到最后绝大多数的人无法脱离认知网、升级关系网。大脑一旦适应过去,突破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盲人摸象的背后

认知四维度

     片面通常是我们认知的常态,而我们却不以为然,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他人却无法容忍。我们通常对看不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图片所描述的即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四个维度,我永远是盲人,但我拒绝做睁眼瞎。

相关文章

  • 认知方法论(五)——念念不忘

    大脑的输入设备在佛家里有六根之说,而眼睛却占到80%以上,足以说明视觉的重要性。我们通常认为的眼见为实是由语...

  • 《认知方法论》(五)

    “社会性愚蠢”——丧失了思考能力,永远在播放那些既成的口号。完整的认知过程是获取、提炼、整理数据,将数据变成信息、...

  • 认知方法论第七周|大考大玩与火力侦查

    账本: 进入认知方法论的第一模块第五单元: 认知的退化与格物致知。 不过,在课表上原来的题目是: 看法与心法|记忆...

  • 认知方法论笔记(五)

    认知退化与格物致知 刷卡,射箭,书法——知行合一之知 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起点十分复杂,万事开...

  • [007点评]专注执行--对战友高祎文章的点评

    原文:«吴伯凡 认知方法论»第10周复盘----“无中生有”的认知 见: 战友从6月8日开始写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复...

  • 当下刻意练习的要点

    目标: 一、脑 1.上帝视角~认知方法论 ①对象: 元认知(反观自己的认知、思考、情绪、行为的认知,自审)...

  • 《认知方法论》复盘五

    听吴伯凡老师的课,总是感觉翻来覆去在讲认知,也没有其它的新内容。但在听完音频后再去看文章,感觉会大不一样。听音频只...

  • 吴老师认知方法论五

    今天下班回家,车走到出口处,看到有两个车正头对头的堵在门口,谁也不让谁,导致大家都走不了。 这两个司机都各...

  • 听吴伯凡谈认知

    听吴伯凡谈认知 跳出“伪”学习的认知困境 ——听吴伯凡谈认知有感 听了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中...

  •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原文 读书方法论 收集-----整理-----输出 从认知心理学、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些原则,来构建知识方管理方法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方法论(五)——念念不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tx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