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上映的嫌疑人X的献身,仨姐是满满期待,主要这是我喜欢的作者的作品,也有我喜欢的演员张鲁一。
虽然没有熬夜去看首映,但第二天一早我便四处搜寻大家对片子的反应,期待着看看铺天盖地的讨论。
然而,并没有……
虽然有些影评,也有些朋友圈里的反馈,但总感觉温温吞吞,热度远没达到我的预期。这让我隐约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拖到昨天才走进影院,看完第一个感觉,影片有些辜负东野圭吾了。
东野圭吾原著中强大的逻辑,情节设计的巧妙与高明,推理剧的紧凑与烧脑,似乎都没体现出来。
更可怕的是,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多次出现笑场。说白了,观众出戏了。
我想如果苏导在,应该会一脸大写的尴尬。
我不是专业影评人,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有些感受和困惑却很真实。
先说演员。电影一开始宣传,我最期待的不是苏有朋这个导演的名号能赋予这部影片的魔力,也不是为了看王凯如何演好一个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更不是为了看婚后的林心如是否还一如往昔的美丽动人。
我对演职人员的所有期待,都维系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是张鲁一。
在话剧舞台上打磨多年的张鲁一,演戏有他的独到之处。
《麻雀》里那个阴险狡猾、城府颇深的处座形象,我是很认可的。
说真的,如果不是为了张鲁一,我都不愿意忍受那部电视剧男女一号那在戏外游离的演技。
这部电影上映后,我也看到有观众被张鲁一圈粉,也说明他自有他的好处。
但我不得不说说对他的负面评价——演过火了。
东野圭吾原著中石神木讷、冷漠的人物特点,在张鲁一诠释的石鸿中确实得到了体现,只不过就是有点像演的。
特别是影片末尾,他与自己一心保护的女主在狱中碰面后喷薄而出的痛苦,他的勾勒似乎放到话剧舞台会更得当一些。
不过,这个小瑕疵可以归结为话剧舞台待久了的缘故。当然,这也不足以抵消仨姐对他的钟爱。
我记得电影中,石泓的背影总是左肩略高于右肩,不知道是否是导演的安排,但我更倾向于把这个小细节归功于张鲁一演戏的考究。
对王凯所饰演的高智商的唐川,我实在看不出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对王凯而言,不过是又一如既往地演了个光鲜亮丽的正面人物而已,并没有逃出他惯常塑造的人物。
反而,他的表演时不时让人产生唐川在故意卖弄高明的感觉,似乎不这样就不能体现他智商高。当然,观众愿意为了他的颜值买单,我也服气。
林心如演得陈婧,同样也没什么新意。反而,在导演某些过于跳跃的处理中,她的很多情感刻画显得有些唐突。
事实上,这部影片更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导演的情节安排。
比如,为什么不对年轻警官一直抓着女主不放的理由给予解释。这个基础没有铺垫,让所有的情节推动都少了一个支撑的根基。
也不得不说,影片中几个案情调查推进的画面切换得也很僵硬,既没有塑造出推理剧的紧张感,又没有表达出剧情的逻辑。
更糟糕的是,或许导演太急于想要引领观众去得出个结论,或带着观众去思考,反而欲速不达。
唐川对追求正义意义何在的追问,来得突兀,去得也突兀。影片最后,陈婧与石泓狱中相遇,陈婧突然跪地的情感爆发,更是让人有点猝不及防。
说到底,电影总让人有点为了演而演的错觉,也有点分分钟跳转琼瑶剧的既视感。
总之,情节拍得不太聪明,煽情也煽得不太高级。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5天,学号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