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一本童话书,串连着一个又一个小故事。翻开回忆,总能寻到些温暖。还记得,那是一顿早饭引发的故事。(简明入题,不绕圈子。用一个“温暖”引领下文。)
那日清晨,我早早地来到餐桌边,妈妈正在做我爱喝的裙带菜牛肉汤。我美滋滋地等待着。(清晨、餐桌,等待早饭,一如寻常。“美滋滋”为下文铺垫。)
过了许久,却不见妈妈出来。(波折,故事开始了。)我有些焦急转身向厨房走去,远远地便看到妈妈在碗中挑拣着什么。我走近了些,询问道:“妈妈,你在干什么呢?这么久了还没做好吗?”妈妈微微抬头看了我一眼,无奈地笑了笑说:“还不是因为你,我们全家就你不吃香菜,我把香菜放到碗里才想起来,现在我正帮你把香菜挑出来。”她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美滋滋”变成“焦急”是自然的。对话中道出了缘由。)
我听后,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呆愣地站在一旁。妈妈细长的手指紧夹筷子,轻轻伸向碗中,筷尖触碰到细碎的香菜时,妈妈的手腕迅速向上一勾,一小片香菜叶便被挑了出来了。阳光照在妈妈脸上,显得格外温柔,她神色平静,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碗中的绿叶逐渐变少,露出了清澈的汤汁,筷尖触碰下,汤水流动。妈妈那滚滚的爱意也随着汤的清香流入我心尖。那顿早饭吃得我心中暖暖的。(“焦急”变成了“说不出的滋味”,“呆愣”,作者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来串联故事。这里加入了细致的动作描写,而这些都饱含了一种母爱,和对于母爱的体悟。或许,就是因为这波折,使得这一份爱更加凸显出来了吧。一个“暖暖”与开篇的“温暖”形成了呼应。至此,故事似乎结束了。)
饭后,妈妈正在收拾厨房。我从弟弟手中夺下最后一个山竹,将它放在掌心间,双手用力按压,山竹壳便裂开了一条缝。我用指尖拨开,雪白的果肉露了出来。我欣喜地走向厨房,将山竹递到妈妈嘴边,笑着说:“妈妈,快尝尝!这可是我从弟弟手中夺下的最后一个山竹。”妈妈先是一愣,转而笑着咬下一口果肉,细细咀嚼,她的脸上满是欣喜与幸福。那一刻,我知道,爱的蜜汁也流入了她的心尖。(“夺”山竹,献母亲。这是故事的尾声,是对母爱的回报,通过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来再现感恩的场景。当然,这里也有波折,往常好吃的山竹都是归孩子们的,“夺”与“愣”“笑着咬下”呼应,因为爱在她们心中流动,这对母女早已心心相印。)
合上回忆之书,那一顿早饭引发的故事永运定格在了那里,但我和妈妈之间的爱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单方面的给予不会成力永久,双向的奔赴才使爱有了更深的意义!
让生活的故事持续加载,让我们的爱肆意流淌!
(“单方面的给予不会成力永久,双向的奔赴才使爱有了更深的意义。”议论简洁有力地收束了全文,真可谓“豹尾”。)
总评:
这一篇早饭的小故事与换锁相比,显得更加富有烟火味了。这个意外真的是非常小的,不过,却被敏感的心灵捕捉了,通过细腻的笔触放缓、放大,并且定格成为很多同学都习以为常的生活画面,饱含浓浓的情愫。最后夺山竹赠母亲的情节,可谓奇峰突起,小作者用了“双向奔赴”来自圆其说,使得本文在洋溢的温情之中平添了一份理性之美。
写母爱的习作真是太多了,因此也特别容易落入俗套,小作者却信手拈来,富有新意。这是为什么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