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商业视角芥子须弥时事评论
关于中国企业的四个新说法

关于中国企业的四个新说法

作者: DictatorPutin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22:06 被阅读119次

    新的打法或许会激发出新的竞争格局。

    2017年,我们似乎成功闯入了全球商业的第一阵营。

    这一年,中国工业产值等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和。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中,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网易占据了一半席位,与美国企业分庭抗礼。同时,共享单车概念率先在中国兴起,带动了西方初创企业的纷纷效仿,中国企业似乎已经从创新“追随者”进阶为“领导者”。

    但是另一方面,光环难掩窘境。

    经济放缓、全球化波动、兼并重组浪潮以及多变的商业环境,让各个类型的中国企业都面临严峻的挑战。BCG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企业的相对股东回报率都发生了下滑。2017年,曾经的当红炸子鸡乐视经历了数次生死劫,互联网巨头们爆发多起贪污舞弊事件,中兴通讯员工不明原因坠楼身亡……中国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与它的发展速度并不同步,有诸多是非选择题正横亘在企业管理者面前。

    回顾这一年,我们发现,管理学界对于中国企业现状和发展的评价,张扬与反省并存,炽烈与克制同在,思与辩的交织贯穿始终。

    一、中国企业将颠覆西方大企业

    下此判断的不是别人,而是当今商业思想界的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

    他在2017年8月表示,中国企业是他“颠覆性创新”思想的实践者。西方巨头将提高利润率的幻景寄托于高端市场,而来自中国的挑战者则从低端市场发起进攻——如海尔推出小型冰箱,让美国大学生可以购买得起;中国产出的众多小型、功能简单的电动汽车,仅为了满足能在小地理范围内使用,并非为走南闯北而设计。

    在克里斯坦森看来,这种游击战打法的特点是,产品不需要很好,只要功能够用、够便宜,就会创造增长,因此能够迅速开辟、扩大市场,并为中国公司未来颠覆西方现有的大企业而蓄力。

    实际上,2017年,中国有115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名单,比20年前增长了114%,仅比美国少17家。如果按照中国6个/年的追赶速度,到2020年,中国可以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大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二、中国企业虽“大”,但仍非“伟大”

    虽然中国企业日益壮“大”,但中国学者中却有种声音认为,它们离“伟大”还有漫长的征途。

    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表示:“我跟踪领先企业做研究有20年了,到现在也没有下结论说中国存在优秀企业。”在她看来,目前的中国企业还没有经历过两个最重要的挑战——逆经济周期、代际领导人更换。如果经历过了这两个阶段依然能保持高增长率,企业一般就会活过100年,甚至几百年,成为伟大公司,如IBM、GE、迪士尼等。

    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还没有遭遇过极其恶劣的经济环境,阿里巴巴、华为、海尔等公司目前的发展依然尚未离开马云、任正非、张瑞敏等创始人的控制和影响,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其其是否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它们暂时可以称为“领先企业”,而非“优秀企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中国企业的“大”归功于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十大市值公司中,有9家提供生产要素,7家金融机构、2家能源企业,这种分布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所遵循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完全匹配。而如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它们经营提出新的要求。“中国企业的2.0阶段”即将开启,等待它们的是一场从“大”到“伟大”的跋涉。

    三、中国企业正在摆脱“亚健康”

    领先企业的表现固然夺人眼球,而中国企业的整体“体质”如何?2017年6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带来好消息,他们调查了全国1353名企业高级管理者后发现,中国企业健康状况的总体得分从2012年的56.05分提升到2017年的76分,从“亚健康”的初级阶段迈入“趋稳向好”的中级阶段。

    这76分,具体表现在“健康九力”的提升和稳定,其中包括创新力、创业力、竞争力、市场力、服务力等。

    除了吉利、海尔、华为、奇瑞这样的知名企业正在成为全球业内领袖,一批隐形冠军队伍也正在崛起——重庆昌元化工、青岛科海生物公司、万华化学公司等,它们以自己的知识积累斩获了全球的技术话语权,还进一步握住了业内定价权。

    普华永道的调研也佐证了中国企业高管对于创新的信心。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的高管对未来12个月的全球经济展望表现更为乐观,他们对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应用意识领先全球。

    四、创新正在被“瓶颈”胁迫

    中国创新似乎正要进入新的轨道,但这一天目前仍未到来。

    有调研显示,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创新处于全球中级水平,其中外企仍是创新主力军。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确排名全球第四,但是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较低、也未因此获得相应的高利润率。

    一些成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国外走俏的中国品牌,正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

    国内客户依然停留在“崇洋媚外”的自卑情结中,不愿意做第一个试用国内新产品的人。因此,即便中国企业有领先技术,他们也选择在国外最先发行产品,或实施技术的市场化。大疆、联想、中兴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数次在国外首发产品,大疆80%的销量都来自于海外。

    甚至,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领先企业也正在遭遇不为人知的创新窘境。

    国内中小企业成本压力逐步攀升,阿里巴巴依然固守既有的游戏规则不予让利,其它电商平台正在蚕食淘宝的部分市场;华为的技术虽然已经领跑全球,它在企业创新层面依然只是一个跟随者——它的巅峰时刻,并不是由商业模式的重大创新所带来的,而是由于全球通信设备制造转移到亚太地区而形成的。

    此外,中国企业的品牌创新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自主品牌仅占36席。5月5日,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12月17日,第二架打飞机首飞凯旋,但国产大飞机始终缺乏一个响亮品牌。2017年5月10日被设立为第一个“中国品牌日”,这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企业品牌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中国企业的四个新说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zt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