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做过不少分享,而一直被贴上的一个标签就是90后创业者、年纪小,相比我做的事,似乎年龄上的优势,才是更吸引他人的关注我的原因,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年龄已逐渐不再是优势,95、98年的创业者早已出现,很多人还比我做的更好。逐步地我发现,社会真正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与成就,而不是将你的能力及获得的一切➗年龄来进行对比,于是我开始焦虑,想要更加快速的提升自己内在能力。
而与盲目的焦虑对比,我发现自己是缺乏反思的,以前跟一些学生创业者做分享,我会习惯的摆出自己曾经的创业经历,下面的人就觉得好厉害、好牛逼,可那不过都是一个team的成果。像昨晚的分享,我才第一次反思以往经历给我带来了什么,比如团队人员属性、年龄的合理配置;谨慎对待媒体;早期估值高不一定是好事;商业模式的闭环等等。相比焦虑,没有行动,或许才是更可怕的。如同很多学生问我,迷茫如何破解,其实迷茫都是因为对现状不满产生焦虑,而又没有一个释放的方向,所以我一般都会建议他们思考自己想要的,挖掘现在不足的,立刻行动。但做起来,总是很不顺与滞缓,因为花闲暇的时间去思考,或者去学习一门技能,本就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
每次乘坐飞机的时候,机内广播和空乘人员都会提醒多次系好安全带,并且还要逐步检查一番,系安全带这件事完全是为自己好的,但人们却天然的反感去做,因为其产生了束缚感。在当下的舒适与长久的安全之间,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前者,更加关注眼前的事,但学习则是一件关注未来的事情。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也是如此,投资本就是一件关注长久收益的事情,反则就是投机了。而想要改变,唯有刻意练习,如同现在很多人一上车就知道系好安全带,因为养成了这个习惯。我们需要持续的去训练自己的行为动作,让“反人性”的过程变得顺畅起来。
然而当我们养成一些习惯,继而形成思维认知后,却非常容易“形而上学则闭”。通过反复的训练,我们形成了一定的逻辑通道,这时想要改变则更难,如同诺基亚在苹果之前已经半只脚进了智能手机领域;柯达也是最早研发出数码照相机的企业之一,可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又收了回去,没办法跨出这一步。打破自己的思维方式,走出这个所谓的“规则”,比建立更难,因为这意味着可能你十年、二十年一如既往的做法和认知都是错的,一切轰然倒塌。
所以提升自己,就是不断的在“反人性”,放弃当下,关注未来,并且还要不断打破一些自己已经固化的思维方式。
我们喜欢小城市,因为这里有熟悉的人和事,一切可知;但大城市里虽然一切未知,却能有更大的视野。离开熟悉的空间,或许也是打开我们自身思维的一种方式。
想要做到放弃当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许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变的贪婪,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以此作为目标激励!
作者孙凌,连续创业者,大学生成长导师,微信公众号:创业者孙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