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看看,朱元璋苦求而未得之《百战奇谋》,又是怎样一本奇书?
如果真的被朱元璋得到,可以荫护庇佑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吗?
有人可能认为是天方夜谭。决定历史走向的,是朝代更替的内在规律,不可能是一部兵法。
你还别说,有时候,一件小小的事情,确有可能是决定和改变全世界的大事。
比如两次世界大战,死伤几千万,世界格局因此震荡,变换,美国趁势崛起。起因只是一件刺杀案。
众人公认,明朝历代皇帝,都遵朱元璋之祖训,天子守国门,大部分兢兢业业。即使是末代皇帝嘉靖,也是夙夜在公,勤勉为国,只可惜了将帅实力不济。
若是有《百战奇谋》,历朝历代都厉兵秣马,不仅可以延长大明国运,而且还可能开疆拓土,恢复元朝蒙古时的日不落帝国,也未为可知呢。
且说《百战奇谋》,此兵法有十卷,共讲述100战,有100招及100计。
光听这名字,这招数,就知道有多么不简单了。
《孙子兵法》乃兵家圣典,也没有他这个全面。
刘天师里面有刘伯温军师提炼出来的,他个人对战争的深思熟虑的全面想法,总括为卷十。
这兵法十分卷,光看这名字,就感觉到,知道刘伯温军事才能之奇与异。
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无论战争的准备,战争的形式,战争的计谋,战争的方法,战争的时间,战争的环境,还是战争的虚实,战争的心理,战争的优劣,战争的每个阶段,战场形势优劣应对……等等。
可以说是,对于战争的方方面面,无所不涉及,无一不精妙!
看着这百战名字,也让人深刻感受到军师刘伯温,是怎样算无遗策,如何胜券在握。让人仿佛又看到了刀光剑影、金弋铁马、气壮山河、气吞万里如虎。
这是一部总结了前人军事理念,加上实战经验,结合了刘伯温个人理解和创新,既全面论述战争宏观层面,又有战争需要的细节处置的军事巨著。与《孙子兵法》相比,更为全面细致,互为衬托,相得益彰。
且看,都有哪百战:
卷一: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
卷二:众战.寡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主战.客战.强战.弱战
卷三:骄战.交战.形战.势战.昼战.夜战.备战.粮战.导战.知战
卷四:斥战.泽战.争战.地战.山战.谷战.攻战.守战.先战.後战
卷五:奇战.正战.虚战.实战.轻战.重战.利战.害战.安战.危战
卷六:死战.生战.饥战.饱战.劳战.佚战.胜战.败战.进战.退战
卷七:挑战.致战.远战.近战.水战.火战.缓战.速战.整战.乱战
卷八:分战.合战.怒战.气战.逐战.归战.不战.必战.避战.围战
卷九:声战.和战.受战.降战.天战.人战.虽战.易战.离战.饵战
卷十:疑战.穷战.风战.雪战.养战.畏战.书战.好战.变战.忘战
光看这个,你就知道了,有此一书,何战不胜?
具体的,就不赘述了。
现在,本书都还只是人物序幕,后面,真正进入新天龙八部的故事中,诸君会有机会再一睹刘伯温百战之威!
回头讲, 对刘基来说,自己呕心沥血之作,视为珍宝,如同大明江山之于朱元璋。
轻重虽不同,感觉是一样的。
想到辛辛苦苦帮着朱元璋打下这大明江山,自己又忠心耿耿地帮他保这大明江山。而自己却落得如此下场,确实是心如死灰。
但是,为了子孙后代,还要忍辱负重。
这个叫花子狠起来,可是比阎王还可怕呀。
人家江山代代传,自己连身上这点本事也不敢传给子孙。
只能上交给那人间阎王爷,也是帝王。或者让它随着自己一起灰飞烟灭,从此消失在这世上罢了。
自己还生龙活虎的时候,也曾卜一卦,看看自己怎么样选择最好。
可惜,自古算命人,算天算人不算己!卦象模模糊糊的,无法给个好结局。
就连自己的后代,五世以后的一位子孙也替他算到了,他将成为武将,为刘氏立威,替朝廷立功。
但是,自己的,如云似雾,看不通透。
不过,即使如此,单单用理性的分析,也早能预料得到个七七八八了。
前有汉代张良,得以善终。怎么样办到的?人家是一建立大汉朝,就和刘邦坚决辞官,毅然决然的彻底隐居。完完全全地功成身退,归隐田园,平素也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威协不了大汉,刘邦也大气,放过他了,得以善终。
自己其实也是想学他这样的。刚刚建立大明之初,也是坚决辞官。刘伯温想,毅然决然,彻底隐居。
奈何,没有多久,朱元璋又找上门了。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无论他个皇帝,还是这大明江山,抑或黎民百姓,均少不得军师。
也是啊,几十年战乱,民不聊生,百废待兴。怎么能放手呢?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才子文人本职也。
这仅仅才平定天下,久经战乱,百废待兴,民不聊生。
天下苍生为大。自个儿心一软,就又回去了。可不是自找的?
而且,眼前这个结局,也不是最差的了。
自己的命算不出来,其他人却早算出来了。
排自己前面的那些十公、五十二侯,除了少数几个善终,还有已经被处置的,剩下的,别看现在还风光无限,就象胡惟庸,后面基本上都要死于非命。
而且是满门抄斩者多,严刑酷罚,残不忍睹,酷不能闻。
知足吧你,诚意伯。
然而,又怎么能知足呢?
以自己偌大的功劳,堂堂军师,居然就排在这许多人之后,仅仅封了个诚意伯,比徐达、李善长等整整差了两级。
那五十二个侯爷,原来,哪个不是听命于自己,为朱元璋打下这大好河山的。
我没有加入前,朱元璋等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被朱友谅、张士诚等压得喘不过气来。眼看着就要被鲸吞绞灭,或者是被收编。何谈后来的一统江山?
可是,我最终只得了个诚意伯。
难道,就因为我一开始就隐退了?那你就别再用我啊!
用人,又如此羞辱人。
最终还让死对头,胡惟庸这个小人给活活逼死、害死了。
平白辱没我神机妙算一世英名。
都说,圣意难测,诚不我欺也!
他日,我若为主公,必不学朱元璋,虐待兄弟,滥杀功臣,殃及无辜。
刘伯温这一思想认识,正常反应。只是,他想着,人死如灯灭。死去原知万事空,说的什么,想的什么,都随身死道消。
哪里去想,会有以后的事,这个想法,能不能兑现呢?
人就是这样,越钻牛角尖,路越窄,越纠结。
是的,此情此景,换谁都会觉得天大的委屈和冤枉。被朱元璋处死的那么多人,有几个不冤?
黄泉路上确实,岂不可恨? 岂不可恼?岂不可怒?岂不可悔?
但是,
此时此刻,又岂敢有恨? 岂敢有恼?岂敢有怒?岂敢有悔?
正走在黄泉路上的刘伯温,心境之复杂,胸中之郁闷、憋屈,无以复加。
奈何桥边人死如灯灭,这是一条,每个人都会走的路。
或早或迟,叫花子也会跟着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