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世界上最完美的经济运行情况是怎样的?
我想应该是每个人都能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还不需要付出代价。
但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
经济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社会生产与分配协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不断的生产物资,然后不断的将生产出来的物资消耗掉的过程,但真实世界中这个过程面临种种问题,不是东西没人消费(过剩),就是东西始终不够(匮乏),当协调过程失效时,生产的链条就会断裂,引发危机。
从实际情况来看,人类始终被现实所约束,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人们始终面临着四项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必须合作、需要协调。
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基本制度和社会的发展也是由此为基点延伸出来的。
首先东西不够指的是商品的稀缺性,商品其实是具有稀缺性,同时被人类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没有稀缺性是不可能成为商品的,空气人人都需要,但他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稀缺性(在外太空,空气十分稀缺就能成为商品了),同理仅有稀缺性,不被人所需要那也不可能是商品。
因此所有符合这种要求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商品,和这些东西是不是人造和人类劳动多少关系其实不大。
实质上,如果我们把金钱也看做商品本身的话,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可能会更加的深刻。
货币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只不过是一种充做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实际上我们可以这么形容,商品之间只存在交换而不存在买卖,用钱买商品和用商品买钱本质上是一回事。
用钱买东西的过程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用东西买钱也是满足人们的需求。
那么在此意义上来说,所谓生产商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人们不太需要、不稀缺的东西转变成人们更需要的,更稀缺的过程,同理将商品销售出去实质上是用生产者所富余的不稀缺的商品,换回“钱”这种生产者而言更加稀缺的商品的过程。
所以说,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们生活中所谓的价格其实质只是一种商品的“对价”,是在通过交易过程而体现的一种商品对换比例,商品的对价可以有无数多种,一袋米可以交换任何东西,比如半头牛,一只羊什么的,任何交换的结果都可以成为其“对价”,相反我们也能说半头牛的对价是一袋米。
一个很好理解的事实是,商品之间的交换对价高低只和人们的拥有商品的多寡以及对商品的需要程度有关。比如你拥有很多牛,但没怎么吃过米,那么你在交换的过程中大概是不介意多用点牛肉去换米的,尽管牛肉更好吃。
一个更有意思的事实是,交换这种事其实特别私人,你可能用一袋米换一头牛,别人可能用一小包米就换了一头牛,可是只要交易成功,一般情况下,双方的幸福程度都是增加的,这是因为通过交易人们都获取了自己更加需要的东西,正常情况下交易越多,整个社会的幸福提升越多。
总得来说物物交易只是一种理想中的情况,如果每个人都能直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需要其他帮助其实是最理想的,但在现实世界中这根本就不可能,因为要记住那么多种的“对价”,寻找合适的交换人对人类来说负担重到不可思议。
因此,在真实世界,人们为了方便交换,找到了一样固定的交易物品——货币。
人们买下货币只是为了把货币卖出去,而货币最大的作用是让商品之间的对价“消失”,人们只需要知道商品的货币价格就能衡量交易的合理程度。
但我们不能忘记的事情是,不论自然市场多么复杂,货币本质上也只是一种商品,商品的货币价格始终只是商品的货币对价。
因此商品的价格其实始终是由两种商品间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商品被大量供给远远超过需求的时候,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货币价格就自然会下降,当然同理商品的供求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增加货币供给商品的货币价格就会上升,反之亦然。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是:当不考虑货币供给量的情况下,商品的货币价格其实是由商品的供给与需求间的关系决定的。
因此在真实世界里,货币只是商品价格的记号,用来表示一件商品相对于“标准”商品的需求程度,一件商品的货币价格高,并不代表人们花了很多的代价创造这件商品,而只表示这件商品在真实的世界里需求充分,但供给稀少。
人们惯常有一种观念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即商品的价格应该与生产这件商品所付出了的代价相当。
其实这个看法是明显经不起推敲的,比如说同样一车砖,用车搬运和用人搬运,买的价钱是一样的,但运输成本差距巨大。更直白的说,如果成本能够决定价格,那么生产商何必要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有多少成本直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不就好了?
在真实的商业活动中,始终是是最终消费的商品在取得了货币对价之后,反过来分配各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就是说商品的生产成本是由商品最后的销售价格所决定的。
如果一个生产者花费了高昂的代价去生产一件商品,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只能得到较低的货币对价的时候,只能自己承担生产成本,同时不再生产此类商品导致供给减少。
这就是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亏本现象,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其实相当常见,由于错误的决策,以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供应商只能以低于成本进行销售以减少损失。
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讲的是民国时期到丰年时农民生活居然更加悲惨故事。这是由于在丰年时市场上短期粮食供应量剧增,但粮食的需求在一个长期来看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因此粮食的货币对价大幅下跌。
所以商品的货币价格本质上只是一个信号,用于指导市场上商品和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价格只是个信号这件事,而误认为价格是可由卖方操纵的定价。紧盯着价格进行管制而不改变供需关系的调控方式,就和加热温度计以调整室温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修改天气预报结果并不会改变明天的天气但总是想压制价格以调整供求关系。
经济学的思维告诉我们期望和结果要分开来讨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我不是药神》讨论了金钱与人性,认为格列宁公司天价药不合理,法律上的问题暂且不讨论。
但我们要知道格列宁之所以能够定足够高的价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供需关系极度的不平衡,作为供给商会尽可能的减少供应以提高价格,因为相关药物的需求者对价格并不会过分敏感,买的起需要的不会过分在乎价格,在乎价格需要的买不起,因此供应商就有充分的动机获得垄断高价收益。
当然说句题外话,这样定价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因为药物的特殊性,一款新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有时限的,因而药的全部收益被浓缩到了产权保护的时间内,因此价格会定的十分高昂,如果允许使用商业机密进行保护的话,药品公司就有更充分的动机更多的病人吃上药以抢占市场,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暴利。
总的来说,我们要看到的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其实是,一款新药的出现,本质上是供需关系曲线的大幅向下调整的,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高价,格列宁公司并没有抬高药价,而是大幅度降低了药价的。在格列宁公司没有推出抗癌药之前,需求一直存在而供给是零,这个时候格列宁抗癌药物的价格是无穷大!正是供给的增加导致其货币价格下跌,虽然很多人依旧买不起,但至少这种商品消费成为了可能,更多人能够看好病正是商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恩赐。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讨论是最低公资制度。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国家政府都会规定最低工资制度即要求企业如果雇佣工人,在法定的工作时常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给付的工资最低工资标准。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首先工人的劳动其实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一定是有其价格的,劳动力的货币价格浮动非常之大,因为不同劳动力由于天赋各禀赋各异,供求关系变化十分之巨大。
从前述讨论我们知道商品的货币价格由且只由供需关系决定,而我们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认为最低工资标准越高越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那么我们把这个问题推而广之,强行提高社会的最低工资标准会导致什么结果?
比如现在有一家商店,再招一个员工每月能够带来八千元的收益,而我们现在规定最低工资的标准是一万元,这只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工人失业,而商店也无法创造更多的收益,脑子正常的商店主人都不可能亏本去购买劳动力。
你也许会说最低一万元的工资标准太荒唐了。可实际上你不管怎么规定只要最低工资存在,都是让劳动力价格低于最低工资的人找不到工作,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广大劳动人民总是充满智慧的,即便劳动力价格达不到最低工资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替代方案。民国末期商业萧条,物价涨得厉害,民国政府想的不是如何扩大供给而是出台一系列政策,具体细到牛肉面多少钱一碗,但实际上我们就算能够制定极细的政策,我们也没有能力极细的执行,导致牛肉面的价格可能确实没有升,但牛肉面的质量大幅下滑,以前一碗能吃饱的牛肉面,现在可能要吃很多碗才能吃饱。
因此不论是什么商品,只要是人们所需要且具有稀缺性的东西其价格都是由其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这一点并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当然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需要被纠正的观念是稀缺与短缺,稀缺是始终存在的,任何一种事物总是有限的,只要是人类社会的商品始终都是稀缺的,而短缺则不然,短缺实际上是由于供需关系不平衡而导致商品紧缺现象。
短缺的根本原因实际是价格管制。要知道奢侈品从来不会出现短缺,即便奢侈品总是很稀少,反而常用的商品比如火车票总是很容易出现短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价格管制,春运火车票为什么总是很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价格提的不够高,而需求量在短期内激增的缘故。根据前文所述价格其实只是供求关系的信号,并不实质性的改变供求关系,春节期间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实际上的火车票价格早就涨上去了,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供应商不提高票价,那么购票者就必须付出货币之外的代价比如排长队等等以竞争火车票。
此外,也会有黄牛党帮你抬高票价,我们不能说打击黄牛就能抑制哄抬票价,我们要认识的事实是正是因为票价的过低才有黄牛的套利空间,如果火车票价已经到了正常的区间,黄牛没有套利空间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我遇见最常见的反对意见是春节回家过年是刚需,票再贵农民工朋友也要回家过年。实际上这纯属抬扛和不懂世事。我们必须认识到,正是由于出行费用的下降和低廉我们才有春运的存在,才有回家过年这么一回事,在以前不通铁路的时候,回家过年可是奢侈品。
再举个极端的设想,春节回家的火车票五万元一张,你是选择回家过年还是不回?我想如果回家的火车票真的五万元一张,现在给你一张火车票你的选择也一定是买出去,而不会过五万一次的年。
总结:
1、商品总是那些具有稀缺性,且被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主观感受的,比如游戏公司出售的其实只是玩游戏的主观体验。
2、商品的价格其实只是商品的货币对价,因此在不考虑货币供给变化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由且只由供给关系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会反向倒逼中间产品的价格。
3、价格只是供需关系的信号,价格的浮动会调整生产关系而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但价格管制本身并不会改变供需关系,反而错误的定价只会导致市场的混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