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百里守约是一位百发百中的狙击手,而在历史上则是兵不血刃的一代儒将之雄。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所以天美工作室就用了他的字,创造了百进而守约这样一个人物。
裴行俭的一生,也是传奇。
高宗显庆年间(唐初),苏烈(字定方)平了西突厥,大唐王朝的势力范围一时之极盛,一度扩展到了中亚腹地,也就是今两伊地区。
但是,唐帝国命中注定的对手吐蕃也开始崛起,对唐朝来说,吐蕃就是个二五仔,贞观年间还有什么和亲,显庆年间就开始搞事,真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高宗时期吐蕃没事就给大唐帝国搞事情,当时交战的战场主要分布在现青海、新疆、西藏的位置。你说吐蕃一个高原王朝就想要点平原上的地儿,那个时候就瞄上了大唐帝国的西域了,所以两国在现新疆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
苏定方搞定西突厥不久,吐蕃这个二五仔就支持西突厥的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这两个二五仔一起叛唐,这就是传说中的二蕃。二蕃叛唐后,唐朝一时之间搞不定他们。
这个事情中比较大条的情况是,别看当时大唐帝国看着军力强大,但是老是二不兮兮的想进攻,结果在青海让人吐蕃怼翻了两次,一次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薜仁贵兵败大非川,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李敬玄兵败青海。这两波团战非常失败唐帝国损失惨重,失去了三十万作战部队,无奈何唐帝国从原来的攻势直接转变为守势。
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青海战场失利,就想在新疆也就是西域战场上找回场子。
前面说二蕃叛唐,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唐帝国就准备出手收拾这两个二五仔了。这个时候裴行俭就出来说话了:“吐蕃现在特别能打,猛的不行,李敬玄打又没打过人家,刘审礼连命都丢了,现在新疆这块再打,我们太吃亏了,我有个主意你看,现在波斯王死了,他的儿子泥涅师在长安做人质,如果派遣使者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就有借口从突厥、吐蕃两国路过,要是这个时候阴他一波,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高宗说:“对啊!还是爱卿有办法,那就干吧!”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调露元年: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连和,侵逼安西,朝议欲发兵讨之。吏部侍郎裴行俭曰:“吐蕃为寇,审礼覆没,干戈未息,岂可复出师西方!今波斯王卒,其子泥洹师为质在京师,宜遣使者送归国,道过二虏,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上从之,命行俭册立波斯王,仍为安抚大食使。
依计行事,话说裴守约曾经在西州混过原来不听话贬官到这干过些年,典型的地头蛇,当地人听说裴守约到来,都跑出来接他老人家,裴行俭乘机征召了上千豪杰子弟跟着自己向西而行。又散布消息说:“现在天气炎热,不适合远行,秋天凉快之后,再行上路。”
这当然是说给阿史那都支听的。阿史那都支得知这个消息后果然放松了警惕。
这就可以看出古人实在是实诚,就这智商造什么反啊?
紧接着,裴行俭又以打猎游赏为名召集了上万人的胡人子弟。裴行俭从容地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酋长,假装邀约打猎,对他们说:“我爱好打猎的兴趣从来都没有忘掉,谁愿意跟我去打猎?”
裴行俭带着这帮人假装游猎,同时,集结军队,快马加鞭迅速到达离阿史那都支部落十余里的地方。
这时,裴行俭先派人问候阿史那都支,说是路过,接着又派人去召见阿史那都支。面对突然之间来到眼前的裴行俭大军,阿史那都支措手不及,就亲自迎接裴行俭,结果被活捉(这脑子也是没谁了)。接着,裴行俭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召集他的主要的属下,不用问团灭了。接着,裴行俭又调遣精锐,日夜兼程,去搞定李遮匐。路上,裴行俭抓住了李遮匐的使者,就让他前去通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经落入了唐军的手中。李遮匐也没办法了,就向裴行俭投降。
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
总之裴行俭兵不血刃解决了两个叛乱的二五仔,维护了大唐帝国的安全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商不够就不要造反了,不然人家拿下你,真的不要太简单,另外就是不要骗你大佬,你大佬会把你忽悠的连你妈是谁都记不起来。
当然我们还是要记得裴守约是一位很厉害的大唐将领,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最后我们用守约师傅的一段话作为总结。
苏烈: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新唐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