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那一代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父亲来说,他有一套非常熟练的策略来克服困难,奔向目标——隔离自己的感受,调动自己的意志力,梗着脖子扛过去;或是在各种酒局中声色犬马,短暂的忘却烦恼。因为即使他切断感受,也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目标——生存。为了活下来,更好的活下来,拥有更多物质保障,这就是所有热情和意义凝结的地方。即使切断了感受,生存的原始本能还能支撑一个人完成各种功能。
但生活在物质丰沛的新时代的孩子,一开始就不存在生存压力,物质和生存不再是问题的时候,如果靠隔离感受来奋斗拼搏,他很快就会逐渐失去快乐、热情,以及生活的意义感。同时又没有生存的压力吊着这口气,他自然不会有继续这样走下去的动力。孩子会质疑:自己到底为什么在死扛?这么辛苦这么累到底是为什么?人生这么苦,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孩子想从父母那里搜寻出一些成年人世界值得向往的光芒,最终一无所得时,自然就没有爬起来的力气了:爬起来又怎么样呢?爬向一个父母那样的世界去吗?乏味、麻木、焦虑、疲惫、争吵……
这个时代的孩子需要超越生存层次的意义,他们需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孩子不可能直接去感知世界,了解生活,孩子是通过自己的父母来了解世界的。当父母用自己过去有效的生存手段激发不了孩子的活力时,也意味着父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了。这也是院长说的家长的生命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