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幸是谁的错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重要的不是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给予的东西。我们的不幸都是我们选择的:要想变成别人,认为当下最舒服不去改变。
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关系中受伤。无法达到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自卑感。人生不是竞争是不断超越自我。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爱:双方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爱,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应束缚对方。 不必自我厌弃、寻找借口逃避人际关系。个体作为社会性生存下去,必须面对这些课题,无法逃避这些课题,需要勇敢面对课题,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选择自由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也没必要满足别人的期待,不应一昧在意他人的看法评价,没必要去讨好每个人,总有讨厌你的人。我们应做到课题分离,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把他人看作伙伴能够从中感到“有自己的位置”的状态。把对自己的执着(认可欲求、他人如何评价关注自己)变成对他人的关心。对于孩子的培养不应表扬和批评,反对纵向(不平等)关系。应基于横向(平等)关系的鼓励,帮助孩子有勇气直面人生课题,有鼓励才有勇气,有价值才有勇气。
活在当下
我应做到接纳自己、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深厚的关系需要我们不加任何条件相信他人。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要爱自己,幸福来源于贡献感:“我对他人有用”,也就不再寻求他人认可。我们既不活在过去,也不活在将来,只活在“此时此刻”,应做好当下,舞动当下。“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改变只能靠“自己”来改变。
外语翻译可能读起来有点怪,后续可能会换成更加合理的表述。
留两个问题,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
人生课题迟早都要面对,现在为什么不去做?
在朋友面前你能侃侃而谈,为什么在他人面前不可以? 你是否在找一个借口去逃避这个问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