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的成长是什么?不管我们想要在那一方面有所成长,简单的说就是和现在不一样,而且比现在更好。今天的我是由昨天的我的所有行为所形成,当然明天的我是由我今天的种种行动所造成的,我们渴望成长与改变,可是却一直重复着相同的行为,你想明天会更好吗?有人说“一个人重复相同的行为,而期待有不同的结果,那一定是个疯子”。这是在说谁呢?
我们总是非常乐观,以为去做自己曾说过要做的事非常容易,并且预测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有更清醒的头脑和更佳的心情,可以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只是很遗憾的这只是头脑的诡计,我们深信不疑但事实绝非如此。因此我们很容易遇到事情就推拖拉的无限延迟,最后一事无成徒呼负负,我就是一个被自己头脑欺骗的受害者。
威斯康辛大學的坦納和杜克大學的卡爾森兩位教授要測試者回答:「依實際的狀態,你下個月每週會運動幾次?」他們也問另一群受測者同樣的問題,但附加一個前題「在理想的狀態下,你下個月會運動幾次?」結果兩群的受測者對自己的預測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每個人回答的都是理想狀態而非真實情況。而毫無意外的是兩週後實際的運動次數比預期的還低很多,這說明瞭我們總是活在樂觀的理想狀態中,而忽略了當下的實際情況。
当邀请测试者预测接下来两周会运动几次,人们就是如此的乐观与自我感觉良好,他们的预测居然比开始时还高出许多,也就是说要把过去两周没完成的部份,加到未来两周的自己了。因为他们认为不是自己的预测不切实际,而是过去两周自己失常了,实验结束后发现运动的次数更少了。呵呵,我们也都是这样的在利用正面与理想的期待,来为当下的怠惰开脱啊!
明天才要改变可说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我更是热烈的拥护者。行为经济学家拉克林曾经提出一条妙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当你要改变行为时,应该把目标减少行为中的可变性,而不是行为本身。”比如一直在拖延应该要的事情时,别问自己“是今天做呢?还是明天做?”而是要问自己:“我真的想要得到老是拖延的结果吗?”
是的,对于不想做的事,我总是安排到明天去做,而明天却永远不会在今天来临,看来为了要让明天的自己和今天不一样,我必需改变问句,因为我再也不想得到老是拖延的结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