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句俗语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而我在小时候除了常听到大人们口头引用上面这句俗语之外。还有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是:“死爹哭吗,宁种揍的玩应。打,往死里打。”
你能想象吗?这句话就出自我的亲人之口。我听见姥姥家的人说过,奶奶家那边的亲人也说过。它通常都是家中父亲或母亲责打子女时,另一半出口对孩子骂出的言语,以示父母双方在同一战线。
这些话放在今日的教育上,听起来是这样的愚昧无知更是骇人听闻。哪有一个人会忍心把自己的孩子往死里打?其实那时候老人们也不是真的要把孩子往死里打,多半是气话。就是连打再吓唬,目的是宣告父母对子女有决对的权威甚至是裁决子女生命的权力。
既然能写出这样的话,想必读者已经猜出我们小时候一定享受过棍棒的管教。对了,常常享受棒棍打下来的皮肉之苦。那时候在我们做错事或者惹母亲生气的时候,她会用“你们是不是想吃棒子炖肉了?”来提醒我们都老实点。
没错,至今都还记得挨过打后还要被靠墙罚脆的场景。小的时候姐妹多,有时候调皮不听话闯了祸,有时候几小个孩子吵吵闹闹都会招来母亲的管教。母亲有固定的管教的器具。木头棒子、笤帚疙瘩、鞋底子、院子里树上的柳条。
蓦然回首,今时今日想起曾经挨打的光景,真是一言难尽。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家教很严格,家规也非常多。比如家里有客人来吃饭,子女不能上桌。吃饭时也不能声音很大,即“吧唧嘴”。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连三口,意思是不可以在同一盘中连续夹三次。再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坐在桌子前要先等父母动快筷之后,子女才能吃。
我的家里还有一个规定,母亲暗暗告诉我们姐妹,“桌子上好吃的要先紧着父亲吃。”有带肉的荤菜,我们自己不要夹,要等她给每一个孩子夹一点放在碗里,然后就不许去动了。原因是那时候太穷了,父亲一个人养活全家很是辛苦。
那时候家家都有一两个柜子,基本都放在父母的卧室。柜子里常常放的是家里比较重要的东西。其实那时候家家都那么穷,哪还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啊。无非就是偶尔一两瓶罐头或是散称的饼干、炸炉果或一点水果硬糖之类的一点东西。
要知道三十多年前那几样单调的吃食对孩子们是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呀!有时候看着那柜子未上锁口水就不自觉地出来了。趁母亲不在本想抬起柜盖看一眼,可一眼就难已自持,手就伸了进去……
后面可想而知了,被揍一顿的下场。
家里的孩子们总有一两个是忍不住,战胜不了馋虫的,然而当母亲打下来的时候也不是好受呀。但打过几次长了记性就再也不敢去动柜子里的东西了。有那么一两次明明知道柜子里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点心,大夏天的都过去了一个多月也没见母亲拿出来给我们分一点,其实母亲是忘了。等后来母亲去找东西的时候发现那些点心全都长了绿毛,她心疼地看着点心,然后回过头来对我们说:“你们怎么不告诉我箱子里还有点心啊?”
我心想:“谁敢说呀?”
末了母亲只好惋惜地把它们拿出来扔了。
在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母亲见我用她打我们的方法揍儿子。过后她暗暗劝我说,时代不同了不可以那样打她外孙子。当时我没有思考就脱口回她,“那你在我们小时候怎么打我们打得那么狠……有时候那应该算是毒打了!”
母亲不说话,湿了眼眶。接着说:“那时候因为我愚昧,我早就后悔了。”
是呀,管教子女也要与时俱进。老一代的方法不可以照单全收,定要丢弃糟粕。子女并不是说不能管教,而是要因人因事适当的管教。也不是不能打,但要在对的年季,分好轻重。陪伴子女成长还必须得有尊重、鼓励、称赞等。
和同事小金在聊天中,她说有一次因着她女儿在学习上的问题起了争执。听到女顶撞她的硬话,在生气之余她打了女儿身上几巴掌,没想到那孩子说了句:“我去跳楼!”转身就朝阳台走去。幸亏小金眼疾手快才拉住了她女儿。经过了一番劝导才没让年少无知的孩子在冲动下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她说她当时吓出一身冷汗。
“现在的孩子呀,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不能随便打。”
听到她无奈又语重心长的话,我点头表示赞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