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霍尔顿,霍尔顿,你在守望谁?

霍尔顿,霍尔顿,你在守望谁?

作者: 薛宝钗的冷香丸 | 来源:发表于2021-07-01 00:14 被阅读0次

          对于21世纪的现代人来说,美国著名当代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那个精神偶像,是写出《九故事》的天才作家,也是退居山林的先知、隐士。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不只有一个塞林格。他将精神的一部分留给了那个孤独的、叛逆的、迷茫的,但内心深处却时刻守望朴实与真诚的少年霍尔顿……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名为霍尔顿,这个生于富裕家庭的16岁叛逆少年是很“不幸”的,他就读的贵族学校潘西是一所教学质量极高的学校,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不允许有差生的存在,当学生成绩多次不及格时,只能被开除处理,就如校长与老师口中的“比赛规则”一样。期末考试,霍尔顿多门不及格,于是校长跟他说,圣诞假期之后,你不用回来了。因此,霍尔顿决定提前离校,在纽约城里转悠两天后再回家。

          霍尔顿是作为一个烟不离手、满口脏话的叛逆少年,很多时候,又会不经意流露出迷茫和脆弱。人格心理学上讲,12到18岁是一个很微妙的阶段。这个时期叫作“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霍尔顿就在经历着这一时期,他不愿意改变自己,他讨厌成人社会的虚伪,认为只有孩童的世界才是纯净无暇的。因此,他最害怕的,就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也会变得跟成年人一样虚伪。

          因此,霍尔顿的眼里,幼时的玩伴、因病死去的弟弟和天真无邪的妹妹,才是最美好、最值得自己珍视的。在他孤独、空虚、迷茫、无助时,他也向外界寻求帮助,他找过历史老师,找过曾经的学长,还找过他一直都非常尊敬的英文老师。这些人,都对他说了很多很多,可他却一直不得要领,因为在他们面前,霍尔顿其实是无法彻底敞开心扉的。

          书中讲道,在经历了朋友之间的争吵,见证了男女之间随随便便的两性关系,看透了人与人之间虚伪的假模假式之后,霍尔曼彻底对生活失望了。引发他绝望的一个事件是,约定好的花五元钱找一个ji女,他却因一时的怜悯之心,仅仅只是跟她聊了会天就被ji女伙同电梯工以暴力威胁敲诈了他。这令他对社会更加怨怼。霍尔曼的绝望在于:他以怜悯和善良之心觉得ji女生存不易,而她却心安理得反过来敲诈于他,并称他为“没用的废物”,这不仅让他难过,而且让他更憎恶这个世界,所以他想逃离“他妈的”的生活。

          后来,在一次次向外界寻求帮助皆碰壁后,霍尔顿决定搭车去西部,从此装聋作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于是,他向妹妹菲比捎了纸条,约她中午在博物馆门前见最后一面。

          有一次,霍尔顿曾对菲比这么说:“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段话可以被认为是整部小说的精髓所在。因为,在麦田中尽情释放的孩子何尝不是少年霍尔顿真实的情感寄托?

          然而,我们知道,麦子一般都是生长在平原地区,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在悬崖边种麦子。因此,这种荒谬的组合无疑在暗示着霍尔顿所想象的成人世界与孩童世界的对立,其实是虚无缥缈,并非真实存在的。一向依赖霍尔顿的妹妹菲比拖了个小行李箱,带着仅有的积蓄应约前来,要和霍尔顿一起走。霍尔顿出于种种顾虑自是拒绝,但又无法说服菲比,只得放弃离家的打算,答应妹妹自己会回家。

          在这个悲伤的故事结尾处,霍尔顿终于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成为无法一名合格的守望者,还要由少不更事的妹妹把他从悬崖边上拉回来。这部小说正如我们所见,它并非如以往的治愈类小说那样,对主人公锐意进取的决心大肆褒奖,而是对那个年代叛逆少年的颓废和挣扎心理,给予最真挚的理解与包容。

          正如小说《达摩流浪者》中的贾菲和雷蒙一样,霍尔顿同样是“垮掉的一代”。他的口头禅“假模假式”,就是他对虚伪、浮夸的成人世界的失望。塞林格亲身经历了美国二战前后的变化,通过塑造霍尔顿这样一个“不愿成长”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少年的生存环境与精神状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霍尔顿,霍尔顿,你在守望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ud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