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风度无双。君子不言小人之事,不屑鼠蚁同居。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士族门阀对等级制度的严控,清流人士对昏暗政治的口诛笔伐。但他们有更重要的独特之处,便是君子坦荡荡,不屑鼠蚁同居。
君子清淡,风度无双风度,是对他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在昏暗的大环境下,领导它的是一群寄情山水,不屑与士家大族同流合污的傲骨之人。对待魏晋风度,众人褒贬不一,一说其胆怯懦弱、逃避现实;一说其逸养风骨,傲世归隐。如此说来,我便是第二类人无疑了。我羡慕嵇康的猖狂,他修心不修性,或许在现在的人看来他是一个饮酒作乐,毫无志气之人。但最真实的一面恰好是最不想去看到的一面,看到的未必是真的,知晓的也未必是假的。若能够稍微了解一翻嵇康为人处世过后,变也就释然了。
君子清淡,风度无双嵇康一生有三大可敬之处,一者傲骨,二者重义,三者清淡。在他看来,是众人醉了,我却独醒。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见风使舵之人定然不少,如同钟会这等鄙陋小人是不入阮籍之眼的,他的风骨也正是那竹林七贤之魂。山涛是至交,或许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他要写出《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世人读之都感到屈辱的文章,后嵇康之死便也就说明了不想好友度难的苦衷。寄乎山水之间,似酒仙半醉半醒,遗世而独立,若明珠蒙尘。况乎生死而不顾,皆有傲骨之长存。一曲《广陵散》道出的不仅仅是嵇康对世事无常的感怀,更是君子对生死看淡,不与污泥相并的气量。
君子清淡,风度无双若说阮籍等七贤是无奈寻欢,饮酒避世的豪放君子。那陶渊明便是失望于官场,愤恨与俗事的清淡君子,后人以菊称谓隐士,便是从陶渊明开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在辞官隐于乡村田园之后的写照,不求置于繁华闹市,只愿悠然自得,耕种于世俗之外,结伴在田野之间,这是一种平淡的生活。最为人称赞的不仅是他开辟了宁静平淡的隐士派生活,更重要的还有妇孺皆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典故。君子做人坦荡,他本可以与世俗官僚同流合污,也可解无米之炊的困境。若他这般做了,便就不是陶渊明了。这就是君子之说,不为蝇头小利,不折刚毅之躯。
君子清淡,风度无双陶渊明,阮籍皆是隐世的文人墨客,他们归隐山林,饮酒自乐。在奸臣污吏当权祸国又无人敢声讨的环境下,也就淡忘了家恨国仇。西晋灭亡之后,国家衰败之时,一道黎明的曙光缓缓升起,又快速落下。他闻鸡起舞,心怀兴复之志,这便是祖逖。北伐之时,当船至中流,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道出了:“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的恢宏誓言。
君子清淡,风度无双唐文学大师魏元忠曾对他发出:“有志之士,在富贵之与贫贱,皆思立于功名,冀传芳于竹帛”的高度评价。可惜君子有为,但时运不济,面对腐朽的东晋王朝,祖逖忧虑成疾,最终逝世于对朝廷派系纷争,不理朝政的愤恨之中。一代名将,就此凋零。他在闻鸡起舞之时,想到的是何以报国?想到的是救国于危难?不失为一代豪杰,当真是君子中的君子,他做到了坦荡,无愧于心。
君子清淡,风度无双故君子清淡,即使身无所长,但为人坦荡,方才称得上“人”这一字,若不随波逐流,恪守本心,方能称的起“才”之一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