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者对它的评价是褒贬参半的。
今天我来说说它优的部分
书中讲了一个叫“刘一秒”的著名培训大师,他的课程主要讲管理、讲企业经营,听课的人大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和白领,听完课的学员们对这个培训大师评价甚高,觉得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自己的企业发展很有帮助,所以他们愿意花几万块钱来听大师的一堂课。然而细扒这个“刘一秒”,才发现这位讲管理、讲职场、讲人生、讲宗教的大师,没有读过大学,没有进过名企,没有管理过团队。但是,他一个人讲课一年讲几个亿净利。他讲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他自己发明创造的——来自于经典商业图书。
所以,培训是什么?一场好的专题培训,有多少内容是讲师真正自己的思想?它们大都是把书中的东西做了搬运和加工,以另外一个形式表达出来,培训师设计的培训内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让学习者有兴趣,有渴求,能听懂,会运用,然而培训讲的东西,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去听,这些明明可以通过我们自己去在书里探寻出来啊?
从这个这个故事中,可以大致引申出以下几点:
1. 企业管理者参加的万元培训班内容可以从书中得到——表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2. 培训师设计的培训内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让学习者有兴趣,快乐有渴求,能听懂,会运用——读书略显乏味,看不懂、记不住
3. 大多数人不愿学习,是无法立即从书中得到明确的收益,即学以致用
4. 当今工作、社会压力大,读书没时间、没精力
而作者给出的方案是:
1. 不让读书这件事成为新的生存负载,要让读书变的轻松、有趣、有效
2. 以学习者为核心,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3. 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整理记忆,如果书中有一个地方让你想到自己的工作,就可以合上书琢磨一下可以怎样将其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只要一本本能让你切实的产生一点变化,那么这本书也就值了
所以,如何从书里深挖出我们想要的东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去读书,就成了这本书要讲的重点——标签读书法:
便签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你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本书第五章引用的速读法。
* 第三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判断这对我是否有用。如果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 第四步,拿一张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 第五步,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境,拿一张A1便签,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 第六步,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运用。总结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笼统的,写在一张A2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
* 第七步,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小的指示标签,以示提醒。
* 第八步,用此法读完整本书后(或者读完自己认为值得读的部分之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注意事项
(1)若原知识非常简明易懂,则可以不用I便签,只在重点内容下面加下划线或在侧面做边划线就可以。
(2)写的内容要尽量控制在一张便签之内。有时I和A1便签上的文字会较多,那么可以再加一张便签。A2便签上的文字则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一张便签。如果你想到3个应用点或行动计划,那么就写3张A2便签吧。
宋代陆九渊曾在《语录》中提出:“六经注我”这个读书方法,
“我注六经”说的是阅读的人要尽量理解书上的本义,根据其他典籍提供的知识来注经书,力求追寻经书的原始意义;而“六经注我”却是阅读者利用书本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思想,用经书里的思想、智慧,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献给所有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这是作者在书的一开始就告诉大家的话。我们要把自己当主人,使“六经”来注我,而不是把书本当主角供奉起来。
说在最后的话:
本书的“便签法”个人觉得适用于阅读困难者、对自己阅读要求比较低的人,它是平时不喜欢读书但迫于自身发展不得不去读书的人的福音,因为它解决的就是怎样把书中的东西变成你当下能用的能力。但一个更高阶的阅读者不会仅满足于知识的使用,他们追求的还有知识的原理、知识的体系等更多方面。但从书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为我所用绝对是阅读的首要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虽然对这本书的评价没有特别高,但依然想为它写篇书评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