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大概是最懂古琴文化的外国人

他大概是最懂古琴文化的外国人

作者: 守仁制琴社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5:33 被阅读0次

    古琴热让喜爱古琴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但是,没有人能比他更加了解古琴

    他一生痴迷古琴艺术,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举办古琴义演

    为中国抗日战争筹款,成为雅谈

    他研究古琴,著作出书《琴道》

    该书被视为古琴研究的权威之作

    他就是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

    高罗佩

    高罗佩其人

    高罗佩,1910年生于荷兰,罗伯特·汉斯·古利克,是他的原名。据传,因为小时候家中花瓶上的中文使高罗佩对中文以及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于16岁开始学习中文。

    他通晓15种语言,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荷兰的外交官。高罗佩一生仕途顺利,但他却因为读了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迷人的中国之旅》之后,对中国文化痴迷,于是开始穿中国服装、睡硬床、研究中国文化,要做中国人。

    因为喜爱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文化,高罗佩不仅为自己取了中文名,甚至还为自己取了雅字——“芝台”。他曾经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职业、汉学是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业余爱好。而他对于古琴的研究,始于19世纪30年代被派驻日本期间。

    高罗佩与古琴

    为了研究古琴,高罗佩曾经多次专程到北平,并向清末著名的琴家——叶诗梦习琴,叶诗梦家世显赫,收藏名琴120多床,因此高罗佩收集到了众多珍贵的古琴文献和资料。

    高罗佩为其老师叶诗梦所作画像

    很多时候,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高罗佩作为一个喜爱古琴文化的外国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古琴及古琴的文化。

    高罗佩通过文献考证、名琴研究以及与当代琴人雅集交流的方式,从琴学研究、琴曲的含义、琴制的象征等多个角度分析并完成了被视为古琴研究权威文献的——《琴道》。

    古琴权威之作《琴道》

    《琴道》一书对古琴的音乐特征、古琴形质、演奏方式以及古琴音乐在中国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高罗佩在《琴道》一书中大胆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例如中国文人与古琴音乐的关系——“绝大多数的文人,只要能够弹两三首简单的琴曲或是哪怕几个小节,就心满意足了。

    宋代大学者欧阳修在他的一篇名为《三琴记》的文章中就陈述过这样的观点:‘余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平生患难,南北奔驰,琴曲率皆废忘,独流水一曲梦寝不忘,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其他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琴曲不必多学,要于自适。’”

    高罗佩详细地阐释了琴道——即古琴的思想体系与儒家、道家、佛教这三种文化的关系。高罗佩认为儒家文化是琴道的基石,是古琴文化建立的社会因素;道家文化与琴道融合最甚,古琴音乐中处处都有道家精神的体现,道教文明也进一步推动古琴文化的发展;而佛教是琴道产生的心理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古琴的演奏形式。

    汉学是终身事业

    外交官的职业决定了高罗佩生活漂泊无定,但是无论身处在世界哪一个角落,他总是为自己布置一个中式书房,放置书籍、古琴,悬挂起条幅、匾额,那是他的精神家园。

    高罗佩的妻子水世芳女士这样评价他:他不是外国人。从我们认识到他临终,他没有一天断过练字;他最爱吃元盅腊肠、喜欢四川菜。他实在是个中国人。

    年轻时邂逅古琴并对其一见钟情,而后倾其一生都在研究并传播古琴音乐和中国文化,高罗佩可谓是欧洲第一人。

    他在《琴道》卷首写下“琴声虽可状,琴意谁可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古琴艺术的传承尽绵薄之力,渴望世人不仅能够欣赏古琴音乐,更能够真正体会到古琴这一古老的乐器的魅力。

    守仁制琴社与大家的缘分从古琴开始,守仁制琴社将与大家分享古琴文化,探讨古琴艺术,欢迎来【守仁制琴社】找我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大概是最懂古琴文化的外国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a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