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段时间,找我讨论写作的人突然多了起来。
上周一,我参加一个读书会的活动,我本只是去听听,大家互相自我介绍时,我也是带了一句爱好写作,有个自己的小公众号。现场好几个title很高大上的,比如世界500强高管,韩寒旗下策划,我不觉得自己什么存在感。
但是结束了自由讨论,竟然好多人围到我身边,纷纷提问。比如,怎么找素材,怎么坚持写,怎么签约平台,怎么管理时间,简书是什么,微信公众平台又有哪些注意的……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回答的也是七零八落,但好歹有自己亲身体会的事情,讲起来并不会忽悠人,心还是定的。
事后我想,并不是我多么优秀,只是恰好踩对点,“我也想写作”是现在很多人的想法。
周四,我有一篇文章发表在了《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上,阅读量5W+。我发在朋友圈,好几个同学朋友好奇过来问,末了都会带一句:你这是要做作家啊!你不学文真是亏了。
我听到这样的话就会蒙圈。港真啊,我真没有作家梦想。
作家的路径,是完全不同的。我啊,我充其量就是个写字的人,能练就一些文案的手艺养活自己,就是我的追求了。
哪怕是小时候,我也没有作家梦想,小时候我希望当的是记者。
像她这样(2)
周五和几个年轻辣妈聊天,各自说起疗愈方式,原来大家都有过微抑郁的时光啊。
有人说买买买!有人说靠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我表示赞同,我说对啊,我就是用写作走出来的。
然后立马就有人说,小果你能教我怎么写吗?我想起周一的活动,也是有几个小妹妹问,怎么才能写起来呢?
大家的写作热情真的很高涨,而且现在大家学习新东西的劲头也都很高。周日那天,我还参加了一个一整天的课程,哦,当然,这个是领导安排的。
这种全民写作、全民学习的氛围,前两年我没有感觉到。那时候大家周末都是出去腐败,参加的也都是校友会、老乡会。现在呢,好多都是基于兴趣小组的“网友见面会、学习会”了。
有点80年代的味道,那时候是全民写诗。但他们那时候比我们难。没有手机,没有电话,但他们因为热情,也能聚到一块儿。开创的是精神领域的新天地。
诗歌的80年代(3)
说回写作,我被那样提问后,出于负责任的原则,我都没有立刻回答。有几个原因:
一、做一件事之前,我希望知道初心。
初心太重要了,虽然后面不一定完全沿着最初的想法,但就如同佛教的“发心”一样,这决定了你的方向、后续能量。
我的初心有两个:①用输出倒逼输入,让自己多学习、梳理 ;②表达自己,疗愈情绪。
而我这两个出发点也都不是随心所欲突然而来,①是因为工作瓶颈;②是因为生活状态要改善。
而选择写字,也是因为试错成本低,至少不需要投资十几万吧;还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做文案相关工作,也经常写字,比较熟悉。人总要从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起才能有成就感,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某个大咖讲过我觉得很有道理。
二、我觉得因人而异,写作并非唯一之路。
写作并不能救赎所有人,首先你得喜欢、觉得有意义、还有点儿擅长(积累),它才会有可能有点儿效果。
有的人或许需要的是旅行、心理辅导;有的人可能需要换个环境。还有人也许看个电视剧就啥都好了。本来看个电视剧就能解决的事儿,你需要去一点点伤脑筋憋着码字,几个月写下来,甚至最后写出个剧本来吗?需要这样“自虐”吗,人生苦短哪!
当然,喜欢自己生活里充满惊(yi)喜(wai)故事的人除外。
三、我不是神奇写作课大师,一节微课听完让你了无烦恼,还能月入几万。
现在还有好多神奇写作课老师,微信标题看得人心动不已:一节课让你掌握10万+技巧!还免费!或者,靠写作月入十万之类。
我就想说,如果真的这么厉害,他为什么还要来给你上课,他自己写写不就好了吗?
请不要跟我说因为TA有情怀、TA光荣伟大,我只知道大家都是肉体凡胎,就不要装神弄鬼了。
(不好意思,说得比较直白,请勿对号入座)
我是个比较谨慎的人,可能我这样的人注定发不了财,连自己家门口40多平的房子都买不起。
我的谨慎就在于:我总觉得任何事不会成功得像看起来听起来的那么简单;如果那么简单,人人不都成功了?人家讲座里不会啥都和你说的。这里省了点路,那里可能就多走点。该走的路,该打的怪,一步不会少,一个不会少。所以,基于此,我也不敢随便开口。
我有个前辈开玩笑地说,现在有的线上线下课程,搞得跟传销一样。其实,不是写作的人去搞传销了,是搞传销的人来用“写作培训”来赚钱了。
(4)
这一周来发生的事情,围绕写作这个主题的,就有很多,我一一写在这里了。
最后还是想说:
我没有当作家的梦想;
我觉得并非靠写作才能救赎;
我觉得写作热情可以有,但请勿异想天开抱太大希望。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过去没有捷径,现在也少有。互联网的扁平和工具的便捷,只是让信息获得变得容易,并没有降低成功的难度和竞争的烈度。
如果没有强烈的内驱力,不要对写作寄予太高的期望。
希望这盆冷水没有浇到大家;我还是祝福每一个写字的人,勇敢写吧!
<文/郭小果>
85后宝妈,资深策划师,漂在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