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是太阳,黄金,成熟的颜色,是结束,最后的颜色,北方的大地已经从浓浓的绿色转为成熟的黄色了,上回书小满后的15天,六月六日,星期六,百草园里“芒种”时节,大家一起来做“锅盔”
话说姜子牙卖面,周文王买回了。就做为伐纣王的行军粮,至今秦川还有:“文王锅盔”的招牌,今天我们来说说,“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背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秦军能力克群雄统一六国,除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原因外,“锅盔”作为战士的主要干粮,也有着突出贡献。锅盔的保质期比较长,适合长时间存放和携带,这和锅盔的用料及制作方法密不可分。锅盔的制作方式非常讲究,要用上好的小麦面粉,用水搅拌,和成面团,待发酵后用擀面杖擀成大圆饼,置于平底大铁鏊中,用文火慢慢烙之,炕干水分、皮微焦黄而瓤干香醇。锅盔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放上10天半个月也不会起霉变质,适合长距离作战食用,完全可以和今天军队所使用的压缩干粮媲美。其他国家的军队在这一点上,已先输给秦军一筹。
话说,始皇帝一日,饥饿难耐,就把煮好的肉加到馍里,后人称呼“秦始皇汉堡”。那天始皇帝祭天前要斋戒,还是想吃,手下的就给卷了些菜,放点芝麻酱进去,始皇大悦。
至民国100年,那天一青年也是饥饿加上嘴馋,远近闻名的“秦始皇汉堡”香飘百里,就闻香停车,急冲冲进店,发现排队,只好也文明守礼,排到柜台,热乎乎,香喷喷的一个“秦始皇汉堡”到手,花费人民币6元。急冲冲的飞奔出来,发现车上一个和袋子里的馍馍一样白的一张白纸,被执法罚款200元,至此,206元的“秦始皇汉堡”,陕西一绝“肉夹馍”名扬天下。
我们看看百草园的“锅盔”“秦始皇汉堡”是怎么做成的。1、面粉加水酵母揉成面团。
2、发面。3、发好的面团中揉干面粉进去。4、揉好的面团擀成圆饼,用叉子叉些小孔。
5、上烤箱烤。
辰宝和小辰做的小老鼠“油罐车”和那颗黄色的心,也是好吃。
芒种是个成熟的季节,此时青黄已接,很多地方到了“三夏”,大家都很“忙”,“忙”者,“心亡”也,我还是觉得大家“累”并快乐者,“累”者,被田地捆绑,为事业所累。是幸福的,就像昨天,一个接近知天命的人说,现在的人什么都有空,就是没空“活着”。陆放翁言: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