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课题组成员:
今天,想就我们的课题情况,说一下我的意见。
二月份,学校接到教师进修学校的通知,让学校教师申报课题。我就琢磨着,可以试试。
可是,直到你3月12日,评审书还是一片模糊,从宁老师那里借了她的评审书作为参照,连着几天,终于出来里模型。3月15日,拿给进修学校的孙老师看。
每次都是去了改,改了去,连着去了7次,才总算达到递交的要求,当然,这中间要感谢教师进修学校的孙老师和曹主任,我初中时的物理老师曹老师,他帮我引荐的王老师。
4月25日,立项课题终于下来了,曹老师比我还着急,第一时间微信通知了我。
5月17日,通过立项课题的人员在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会议,布置写开题报告的事项。
开题报告又写了4稿,于6月28日在三中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议,中间行动部分又改了两次,7月9号交稿时,因最好少一个签名,又在一好友那里重新各出了两份,直至上交。
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就剩下具体的实施及为结题做准备。
两年时间,富富有余。
我觉得我们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
咱们这个小组成员的选择有些匆忙,可能当时好多人都碍于面子。其实,当时,我也没想着能成,只是尽力去做,最后,居然成了。
当初,选择学校里年轻的一伙人,我是出于这么几点考虑,
1 是大家都比较年轻,有的是精神和活力,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都不在话下(可惜,开始好多次想着炸破脑袋,却忘记了听取大家的意见)
2 是我们的生命还长,职业生涯还长。最近几年,我老在思考我的追求目标是什么,逐渐的,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教育,中医,写作。虽然,在听混沌大学李长友 2019年度大课的时候,他启发人找到自己的使命,我也很模糊,虽然不知道前方是什么,但往前走,摸着石头过河,因该也不会错。
课题这个东西,也许用的上,也许用不上,但,这绝对是大势所趋。
也许,抛开一切的温言软语,成员就是平摊课题的费用,中间的过程和成长不是比费用更实惠的东西吗。
已经有好多人打听课题的情况,其实,当初考虑欠佳,因该有个校领导会比较好实施执行,但已经这样了,就这样吧。
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下一步,就是课题的具体推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