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完《流浪地球》这部贺岁大片,第一感觉不是极致震撼,而是莫名心慌,好像秋叶飘零,又尚未叶落归根,心里空落落的。八卦地联想到《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影片里通过科技手段展示了宏大的地球救援场面,勾勒了航天空间站以及地球推进发动机的雄伟壮观构造,也描绘了人类以往所建造的城市群在气候巨变下被冰雪覆盖的灾难场景……凡此种种震撼画面,为科幻影迷们津津乐道。
不过看多了好莱坞大片的人们心中自有分晓。大制作、大场面并无过人之处,却多了些许模仿矫情之嫌,包括主人公反复念叨的“希望”主题也难免俗套!
但或许《流浪地球》赶在中国新年里上映,影片中“流浪”、“回家”的台词,充满着一种国人独有的“回家”情怀,戳中了亿万游子的思乡之情,给影片添色不少。
剧情并不复杂,不久的未来,太阳要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
这是一个漫长的宇宙漂流记,但决不浪漫:主人公注定一辈子都无缘见到流浪结束的一天。他只能跟着所有地球人一起,被动的选择流浪,带着故乡去流浪。流浪地球,需要两千五百年,一百代人。正好是上下五千年的一半。
最悲情的往往也是最悲壮的。带着故乡流浪,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家都在,为何还要流浪。因为家园并非只是地球,而是整个太阳系,要泯灭的太阳,标识着过去的一切、家乡的“传统”都将随之消散。
打包带走的地球,它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内核——就是我们对土地、对家园的深厚情感,才会导致我们连逃离的时候都要带着‘家’。这也是多少游子的梦想!
故土难离,实在不行,哪怕是带上一包泥土或者一瓶井水呀。
是啊。回家,这是中国人强烈的恋乡情结。在外的游子,无论走得多远,走向何方,都会想念家乡的味道,都离不开家乡的牵挂。只要春节来临,他们必然马不停蹄地往家乡赶,忽略时间和金钱成本。不管多难,总会到家!
02
或许是年纪大了,每每穿行在异乡的阡陌上,莫名会被一株草木劫持,被一粒尘埃俘虏,被一片风声拷问,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真正地将灵魂安置。年纪越大,越是团圆的日子,越是敏感而脆弱……
或许是叶落归根的本能,总觉得自己不管身在哪里,总像是一颗飘零无垠的浮萍,心灵没有安放,在哪都是流浪啊。
三毛在写下“为什么要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时,并没有给出一个过于明确的答案。这或许就是三毛自己,对自由奔放生活的一种向往,弥漫着强烈的不确定性。
大刘在《流浪地球》里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为了活命。
但这真的是答案吗?任何流浪都注定要失去、要舍得。如果答案确实,那没有人舍不得。
可如果出现了疑问呢?当高耸入云的地球发动机,不再给人以强烈的科技震撼,当无数人在心底里问,为什么要流浪,流浪远方时。答案开始变得模糊……
记得青春年少的我,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老师的万般叮嘱,励志苦读。青春好似一匹脱缰的野马,带入不能回头的轨道。从此考学、读研,好似所有努力的目的,为的是早日逃离,那时唯一的感受就是家乡的压抑和穷困。
电影选择了用悲壮来激发人的沉重,也顺便跳过了终极拷问的深沉,弥漫出了一股爆米花的味道。或许,作为贺岁片,理当如此。但为了流量而舍弃在“流浪”中的思考,真的好吗?
为什么要流浪呢?密码还在《橄榄树》里,没有微言大义,就是直白而惆怅: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答案是什么,新家园,那个需要地球用两千五百年、一百代人的流浪,去抵达的地方。
或许“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妨听听齐豫天籁般的歌唱,这个梦中的橄榄树,就在远方。
“橄榄树”或许是每个人的信念和情怀,犹如始终萦绕心头那科技强国的梦想,那让生活过得更美好的愿望,而不再仅仅是逃离。
家园情怀,本就需要时间来孕育,才能深根。曲终人散却只是流浪的序章,小说和电影所在的二次元里,还有两千多年的时间,足够流浪地球上漂泊的人类,继续灵魂拷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