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俩孩子,关系和谐吗?这个问题,是每个二胎妈妈都会被问的,我也躲不过。
不知道怎么回答,先发个朋友圈吧——
“哎呀,宝宝又抽纸巾了!”我抱走了妹妹。
哥哥看着扎心了:“那我小时候,你怎么就让我每天抽好几包啊?”
“因为现在妈妈身体不如你小时候好,事情又多得多,所以没法允许她弄得太乱。”
“那时候你比现在小6岁。”
“是啊!那时只有你一个孩子,你抽出好几百张,我也能有时间一张张整理回去。”
“早知道,就让她先来了。”
他宁愿自己是老二,把妈妈年轻的时候让给妹妹,为了她也能痛快地抽纸巾。
这,八成是世间最彻底的谦让了吧。
人人都说我家哥哥“暖”。说的好像他不用费任何力气,天生就是个暖男。
那是因为没看到,他成为这样的哥哥,经历了什么。
两年前妹妹刚出生的时候,全家沉浸在喜悦中。
我看着女儿小小的脸,每天痴痴傻傻自说自话:
“宝宝呀,你好幸福,一出生不但有爸爸妈妈,连哥哥都有!你有一个多好的哥哥呀!多幸福啊!……”
“她幸福,我不幸福。”哥哥落寞地说。
“你不幸福?”
“嗯。你现在都不能陪我,全是妹妹。”
“是,我也觉得现在陪你太少了。”
“你为什么生她?”
我……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哪有为什么啊!
“你想不通我干嘛要生妹妹。”
“难道你生她,就是为了不陪我玩,不陪我睡觉吗?”
“哦!不是的……真是,太对不起了!”
他叹了口气:“如果她先来,就好了。”
哥哥两度希望妹妹“先来”。时隔短短两年,发心已截然不同。
第一次是要抢占,第二次是要谦让。
按说,这里可以开始煽情了。
比如:
是什么,让一个孩子有这么大变化?是什么呢?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比如:
我是怎么接纳他的每个情绪,现在我又是怎么欣慰他的每个变化,未来我又将如何为他们兄妹之情祝福,最后再来个深入人心的催泪结尾。
一篇现代科学育儿文章完美收宫……
别信,别上当。这种文无一不是在居功,将孩子好的行为拎出来,归功到父母身上。
好像没有这么智慧的妈,孩子就不会爱,不优秀似的。
还不如单纯为了秀孩子,来得谦恭实在。
我家哥哥是做过许多爱妹妹的暖事,就像世间所有拥有一个可爱妹妹的哥哥一样。
但自始至终都是他自己,只有成长,没有“变化”。
妹妹刚出生,他时常嫉妒妈妈被分走。
但也真心喜欢这个脚丫还不如自己手指长的小宝宝。为她换尿布,给她擦吐奶。
有一张照片,他拿着吸奶器在自己胸前比划,想亲身为妹妹制造口粮。
妹妹两岁了,他是宠妹狂魔,经常给妹妹当玩具,供她尽情揉搓,为她当牛作马,听她呼三喝四。
但如果妹妹招惹了他,他一样发好大脾气,有时还动手报复。
认真写好的作业,妹妹拿着铅笔唰唰就画上几道,他把妹妹吼得原地大哭,动也不敢动。
出去玩了半天,只剩半瓶水了。他咣咣几口抢着喝完,妹妹看着干瞪眼,只好等下个路口才能买到。
哥哥就是那个哥哥,最真实自然的哥哥。有时成熟得像大人,有时幼稚得像婴儿。
并没有什么可以写成育儿秘笈,发表在公众号上的,不得了的重大改变。
你问我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的关系?
人家两个人的关系,我一个外人操什么心!
那是他们之间的事,与我无关。
我不干涉,他们之间才能产生一个最短距离的关系连线,建立手足之情。
我若插足,他们的直接相处会被隔断,变成了经由妈妈才建立的关系。
两个孩子之间,如果永远需要一个成年人的中转站才能互相到达,那就像两座城市无直飞航班,像两个国家从未真正建交。
哪天我一死,树倒猢狲散。
万事万物间,都有关系。
孩子是人,更会自然而然地与兄弟姐妹产生感情,处理专属于他们那个世界的关系。
以他们那个王国的方式互相靠近、触碰、弹开、再靠近……
任由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瞠目结舌,无论如何读不懂看不明,像鸟儿想不通鱼在水里怎样呼吸。
因为成年人太需要一个标准,去衡量万事万物。
要对不要错,要好不要糟。
关系要和谐,不要冲突。才是对,才是好。
兄弟姐妹在一起,必须“好好玩”、“不吵嘴”、“别打架”。
哥哥不要嫉妒妹妹,妹妹也别给哥哥捣乱。
这才是好的、对的关系。
可是你知道吗?冲突,才是他们真正在“发生关系”啊!还有什么,比绊嘴打架更亲密的举止吗?
你我的心好想互相靠近,只恨隔着两层皮肤,那么远,那么疏离,让你感受不到我,我理解不了你。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到我!我好孤单!
我要重重地对你说话,重重地触碰你!只要用更大的力量,是不是就能穿透皮肤,到达你的心里?
和谐相处,只能让我们永远互相平行,保持距离。
而在冲突中,我们有了一个交点进入彼此,到达负距离。
我们要的亲密,不就是心与心彼此靠近吗。
我知道你会问:两个娃娃有矛盾了,甚至打起来了!
难道当父母的,就看着两个孩子袖手旁观吗?
当然不是!
我们虽然不是他们的中转站,但别忘记:我们依旧是父母啊!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当好这两个孩子各自的父母,处理好与每一个孩子的亲子关系。
谁有了情绪,我们就倾听他,陪伴他从情绪中走出来。
谁遇到困难,我们就关注谁,配合他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谁有了需求,我们能及时发现,满足,为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填满足足的爱。
然后才能做好他们共同的父母,谁有话想说,我们就帮助谁更清晰地表达给对方听到,让对方更清楚别人的处境和感受。
我们想要的和谐,不就是我能看到你,你也能听懂我吗。
没有人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我们希望孩子如何爱自己的手足,我们就要如何去爱他们。
我希望大孩子照顾和谦让小孩子,就要给大孩子以他需要的关注与接纳;
我希望小孩子尊重和敬爱大孩子,就要给小孩子以他需要的榜样和示范。
他们会把自己收到的东西,原样转赠给亲爱的手足——在那遥远而寂辽的未来路途中,有幸可以互相拥有,彼此温暖牵挂的骨肉亲人。
在我们早已退出的世界上,相伴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