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除去377万考研人,532万人离开校园,走入社会。
第一次正式走入社会,社会的毒打可不会因为年轻而放过你,相反很可能会“啪啪啪”给你来几巴掌,怎么样才能在求职中减少踩坑次数,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了。
求职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好公司。
公司意味着资源,人脉,关系圈子,和你的学校一样是一个平台。
或许好平台也不能代表当事人的优秀,进入了也未必能够用到或者是用的起平台提供的资源,人脉,但是周围人和公司文化和氛围切切实实影响着人未来的发展。
这年头,谁不努力?谁不加班?谁不辛苦?谁不是夜里崩溃大哭,第二天照常上班?可人家和你加同样的班,吃同样的苦,人家的钱和福利比你好多了。甚至可能你在某公司拼死拼活赚得钱,比不上人家在一个好平台摸鱼划水来得多。
再退一步说,尽管你资质平平或者比较佛系,没有什么大追求,在一个好的地方,待遇好,足够让你安稳过自己的小日子。
现实已经无数次证明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问题来了,怎么做好公司?
首先对公司招聘挖的坑要有初步了解。
招聘时挖的坑主要一般分为四类;
一是招聘薪资福利尚可,但广告词浮夸,门槛低且不提条件。比如底薪5000,高额提成,简介里带有年轻人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走向成功之路的......这类经常忽略关键字词,关键信息模糊不清或者干脆不告知的,比如不提底薪是否是无责任制,不提是单休双休,不会告诉你底薪只在试用期前三个月,不会告诉你培训费用是要自己承担的。
它只会选择性的告诉你对它招聘有利的真相,说话只说一半,等把你坑进去,使劲压榨,呆够一个月,你会发现所谓的福利全部都是从你的业绩里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恐怖的是潜移默化的进行洗脑,对你进行PUA,慢慢控制员工。
一般这种手段在销售,保险,中介等职业中最为常见。
二是招聘时营造公司很缺关键岗位人才,但未设置门槛。这种招聘,求职者面试一定不会通过。因为他们的目的是知名度,一般出现在某些体量小,成立有一段时间的公司。
他们与某些招聘APP有灰色利益勾结,只要低廉的成本就可以大大扩大曝光率,从而欺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去应聘。可能某些人充分准备,即便有足够的实习经历,花了不少时间练习面试,最后只等来一句“回去等消息”,更有甚者继而开始怀疑自己能力,责怪自己的无能,不曾想这些公司就是来耍你的。
三是招聘时给出的价码相当诱人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或高薪挖墙脚,目的是利用员工的人脉和资源,一得到,立刻翻脸不认人把人踹了。一般不会针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
四是招聘时说是招助理或主管,等招进去,找个借口说你没经验把你派到基层去历练,看起来很合理,毕竟刚出社会的大学生确确实实没有经验,但进入了迟迟不交给有用的东西,让你做普工,做苦力活或者和你应聘岗位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用低廉的工资压榨你,忽悠你,其实他们实际就是招普工。
能忽悠几天就几天,即使最后你发现了,带着愤怒和恶心跑路,他们付出的代价几乎没有,接着用这种手段忽悠其他新人,得到利益是源源不断的。
知道挖的坑是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也清晰了不少。
第一类在某些职业招聘时使用的特别频繁,除了有些人特别喜欢的,一般都不会去,倒也不容易被骗。
第二类第四类,国家给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gsxt.gdgs.gov.cn/),可以查询公司是否营业,有没有风险提示。
如果是子公司,从源头上找,利用天眼查等看看母公司发展怎么样,近几年的行业趋势怎么样?如果母公司建立了5.6年还在行业内领先,那发展趋势理论上是比较好的。
在招聘网站上看他们发布的频率,同一岗位招聘间隔时间越短,越不靠谱。
如果还是不放心,招聘时,带个录音笔或者其他录音仪器,把HR的话录下来,等招聘结束后,认真仔细回听录音,更加清楚了解面试时给你介绍的公司情况,比如公司部门、人员构成、晋升渠道等等,是不是一个正常公司该有的。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哪怕你准备的十分充分,也免不了遇见糟糕的HR和招聘公司。
不过没关系,新的旅程刚刚开始,找工作时踩过的雷吃过的亏,会让你以后心眼越来越明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