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此文分别被编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等。(阅读原文,请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琥珀》)
教学本文,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抓住两点:一是文体特征,二是关键词语。
一、读懂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因此,科学小品文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体。
1. 科学性
什么是琥珀?
课文中的“小资料”告诉我们: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外观像松香,有淡黄色,褪色、红褐色等多种美丽的颜色,有的还带香味。
琥珀那么,琥珀里面是不是一定会有课文中所写的苍蝇、蜘蛛等小动物呢?当然不是的。实际上包裹着小动物的琥珀是非常珍贵的。因此,课文如果以“奇异的琥珀”为题更恰当。
这样一说,我们读课文第一部分“琥珀的形成过程”时,就需要厘清“琥珀的形成条件”与“奇异的琥珀的形成条件”两者的不同。
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在课文中进行批画。孩子们很快就会找到答案:
琥珀的形成条件有:
- 松树分泌松脂球
- 松脂球被掩埋(与空气隔绝)
- 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奇异的琥珀形成还需要具有以下条件:
- 松脂球滚落时恰巧将苍蝇与蜘蛛包裹在里面
2. 艺术性
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因此文章内容必须合乎科学。但它又与一般的说明文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其文笔的生动性。
①首先,其善于运用记叙与描写。以课文的第一部分“琥珀的形成过程”为例,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里面有许多生动的描写。
如环境描写: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动作描写: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她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心理描写:“哎呀!"他想,“这位小姑娘身子不大,除去一对翅膀和圆脑袋,剩下的就很少了,不过,少虽少,总还算是一顿美餐。要是我不小心,被她的大眼睛看见了,她飞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说不定会饿上一天呢。”
②其次,它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拟人: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排比: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此外,还有文章的结构安排:先写想象出来的琥珀的形成过程,再写琥珀的发现过程。这样的安排,让我们仿佛在读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一般。
二、抓住关键词语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阿基米德为何能有如此气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可供支撑的支点。
解读一篇课文,同样要找到这样一个支点。
《琥珀》这篇课文的支点在哪里呢?就是“推测”一词。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什么是“推测”?就是由已经知道的事情去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琥珀》一文层次非常清晰。第一部分是“琥珀形成过程”,这是想象出来的情景;第二部分是“琥珀的发现过程”,这是真实的情景,是已经知道的。而把这两部分有机联系起来的就是“推测”。
教学中我让学生研读课文,告诉学生科学小品文中虽然也有大量的想象,但这些想象并非天马行空,无迹可循。这些想象都是有一定根据的,你能找到相应的线索吗?
学生找到的依据是丰富的:
- 因为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所以很可能故事发生在松树林里。
- 夏天天热的时候松脂分泌最多,所以故事发生很可能发生在夏天。
- 因为他们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可以知道故事发生时他们身上沾满了灰尘。
- 因为琥珀是在海里发现的,所以推测陆地变化,海水淹没了松林。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