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乐天事件沸沸扬扬。我只了解一个大概:韩国支持美国在境内部署针对中国俄罗斯的“萨德系统”,韩国企业乐天集团在用地方面支持韩国政府行为,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一股抵制韩国、抵制乐天的狂潮。

作为80后一代,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至今没有出过国门,也不屑于到洋鬼子生活的地方去。也天然的有一股对近代屈辱史的愤慨,特别对日本有着一定的防范之心。
想起新文化运动以后,那些知名的爱国人士,首先推崇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对逮捕进步学生、打压学生运动的当权者强烈谴责,口诛笔伐。也把女师大校长杨荫榆描绘成了反动一派。
可能是因为这一事件,鲁迅也开始对那时候表态的胡适产生了深深的怨念,称呼也由“胡适先生”而变成了“胡博士”。
鲁迅先生爱国,我们谁都不否认,但是鲁迅属于激进派,特别的左。鲁迅曾在民国教育部任职,做过科长、佥事一类的职务,但后来他和教育部长章士钊不和,后来还把章士钊告到法院。他和章士钊有仇。
杨荫榆是受章士钊领导的,鲁迅由此认为杨荫榆是与章士钊穿一条裤子的,因此他也仇恨杨校长。但是,事实上,杨荫榆组织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应该是出于保护学生的考虑,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这个杨校长,后来为了保护学生闯进日本军队里辩理,后来被日本军人杀害,抛尸河中。但这些却很少有人知道。
人们因为鲁迅的文章,而感觉杨校长是一个卖国贼,这是很不公平的。
鲁迅先生伟大,或许有他激进的原因,但也是由于他的激进,有些时候也并不是很理智。
这次的爱国潮,目前来看,还是比较理智的。偶尔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视频,一两个老大爷摇动国旗,带领一群大妈喊着“抵制韩国,支持国货”的口号。山东阳信县城也出现过游行的小队伍。但是,大家仅限于表达心声,并没有像之前那次“抵制日货”的行动一样产生不良后果。
这一方面,可能和政府监管有关,防止了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或者所谓“爱国贼”利用群众的爱国情绪制造混乱。另一方面,也表明群众的情绪更加平和了,大家学会了理性面对国际局势,这也与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不无关系。
激进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但过度激进却适得其反。我们最难得的是时刻有一份清醒,有一份淡定。我们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相信国家有能力应对这次事件,我们可以表达心声,但是切莫再发生“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
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平静的拥有一颗爱国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