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zui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 《未来简史》
我的一位朋友,是旅行达人兼写作达人。2018年夏天,她完成了一次长达20多天的旅行,辗转3个地方。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她笔下一定是当地的美景和人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却另辟蹊径,从“睡觉”这个问题入手,对比入住的特色民宿、五星酒店、林中小屋,究竟哪个能让人安然入睡?
民宿嘈杂不必说、五星酒店落雨正打在金属的屋檐上,静夜中就像演奏摇滚乐;而林中小屋,平时幽静,落雨时更有繁花、绿叶、乔木承接,宛如清幽的和弦,让人带着惬意入梦。所以,朋友说:“旅行就是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就此而言,谁能比得上让人好好睡一觉呢?”
此文一出,秒杀一众按套路出牌的带货党,甚至打动了所在的森林公园的管理层,董事长总经理都出面联系,甚至想“供养”这位朋友,只是朋友不想让功利磨秃了笔尖,婉言谢绝了。
1
朋友的成功,固然有自身文笔和感悟的底子在,但更重要的是,她找到另一个独特的角度,让读者有了种新奇感,同时有感觉“恍然大悟”——这就是所谓的“有独特观点。”
当今社会是个强调创新的时代,只有“忠诚”和“勤恳”早就不够用了,只有能为社会带来增量价值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尤其是思想和创意方面的增量,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能找到一个全新的竞争角度,从而摆脱同质化带来的损耗,从而在一片红海中脱颖而出;所以生活中一旦遇到一位“有独特观点”的人,总能自然而然的成为意见领袖,而他也总能比别人赢得更多的机会。
有独特观点很难吗?其实也不难,只要你懂得方法、知道如何训练。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5天学会独立思考法则》这本书就是专门教你方法,并且告诉你如何训练的。
“5天”乍一听太像时下流行的标题党,其实认真读过之后就会知道,这还真不是吹牛,而是系统回答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有深度的表达,如何快速决策的一整套教程。
没错,这是一份教程,因为这本的序章,就是“5天集中训练讲义”。这份讲义,来自于日本明治大学教授,教育专家斋藤孝之手。
斋藤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痛感学校教育从来不注重“自己的想法”的训练,因为即使有了也不会得分,所以大家都放弃了思考,把宝贵的精力用于死记硬背,结果进入社会,就只剩下“听话”这一种“美德”,遇到事情都是“听领导安排”,因为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
“没想法”的背后,就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如何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并善于表达,用于决策呢?我们可以“5天”的内容提炼为三点:从现象入手、深度表达、快速决策。
从现象入手
斋藤孝本人研究生期间,专业就是现象学。而现象学的精髓,就是“抛开对经验真理的确信,首先关注现象本身。”
现象学
抛开对经验真理的确信,首先关注现象本身
斋藤孝用画苹果为例。为什么许多人画得苹果都差不多呢?那是因为我们对苹果的理解,是印象中的提炼和总结,不管是见过实物、还是老师美术课上的教导。
但是,哪有两个一样的苹果呢?所以普通人画的是苹果的符号,是记忆中的苹果,而专业画家画出的苹果为什么让人心动?那是他们会专注于眼前的对象,刻意发现其中不一样的地方。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活动创意,去年用过,效果非常不错,那么今年可以再用吗?未必不行,但是效果一定不会比去年更好,为什么不关注一下今年和去年到底有哪些不同,然后再去构思新的创意呢?发现不同的办法,斋藤孝老师也帮我们想好了,那就是比较。比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相似事物间的差异
比如同样的一个节日,今年和去年相比,热心的人群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比如去年热心的人是白领,今年是高校大学生?
- 经济情况怎么样?
- 大家的收入情况怎样?
- 使用的社交工具有什么变化?
- 社交集中的平台有什么不一样?
- 社交形式有什么不一样?
经过这样的对比,不难发现多种多样的突破口,找到与众不同的创意和方案了。
2.不同事物之间找共同点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的问题,竟然在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找到了思路,这就是“联想”的威力。
很多时候,我们困在以往的学习经验里,总是下意识的把各种学科割裂开来,物理就是物理,化学就是化学,但是万物之间相通的地方其实比差异性更大,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流行的“斜杠”们在很多看似不想干的多个领域里都能快速学习,混得风生水起的原因。
如果说最能抛弃经验束缚的人,莫过于孩子了,所以斋藤孝特别强调“重返童心”。
在孩子们眼中,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而大人们就是对一切瞟一眼,然后根据经验得出结论,哪怕是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也会用已经知道的标签去套用,比如地区,性别,职业,出身,然后得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不再进行深入思考——这就是标签化思考的弊端。
“重返童心”是个简单有趣的训练方法,就是想象自己穿越回到了自己5岁那年,除了现有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之外,什么都不知道。
你可以坐着街边路口,看着往来穿梭的人群匆忙来去,也可以到一处寂静的花园里看鸟兽虫鱼,你看到的一切都没有标签,不是“男人”“女人”,或者是“花儿”和“猫”,而是“那个男人”,“那朵花儿”,一定要发现这个人或者这个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然后用恰当有深度的方式表达出来。
那么,什么是有深度的表达呢?
有深度的表达
想要做到有深度的表达,首要问题是积累词汇,每天光是去刷朋友圈和公号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些以“快速”见长的媒体,给出的更多是“咨询”而不是“信息”,是“情绪”而不是“思考”。很多时候,肤浅的“快速”,必定不深刻,更不要说理解事物本质了。
所以,要想理解事物的本质,需要辨别、整理信息的能力。就目前来说,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杂志,尤其是专业杂志。那些编辑们会通过深入采访和报道,帮你梳理出事件的前因后果,深层次的背景原因,以及后续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还通过丰富的排版手段,帮你归纳出重点内容。多读这样的文章,就会给你一种“原来事情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的想法,这会给你多种启发,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自然容易从本质出发,找到别人不容易看到的视角了。
另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看经典书籍。经典的一个特征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我们今天的咨询,时效性都太短,5年前发生的一些网红流行语,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即便有人说,也会显得肤浅和流俗。但是经典书不一样,它们往往承载了人性中共性和不易改变的东西,在任何时代,都容易产生共鸣。更妙的是,很多语句经过时间的打磨和锤炼,形式上更加简洁而隽永,这些内容对我们锤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都有莫大的帮助。
当然,锻炼表达能力,光看是不行的,必须要强迫自己表达出来。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转述别人。要确保自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让对方听懂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你必须自己首先消化了解,突出细节,忽略不重要的信息,经过重新整理之后再告诉他人。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电台,今天虽然电台有点干不过电视,更干不过网络,但是不能因此抹杀电台的价值,电台主持人们能依赖的武器就是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他们仅凭借声音和语音就能绘声绘色地向你转述发生的一切,在你脑海中勾勒出事件的全貌,让你迅速了解现在的状况和后续的变化,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试试看像他们一样说话?尤其要注意他们如果做到逻辑通畅富有说服力、以及怎样激发听众的共鸣。
快速决策在《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这本书中,作者斋藤孝描述自己在教学中,对自己的学生的训练堪称“魔鬼”,比如,他会要求学生们“30分钟读一本书”,“一周读5本书”,“全员5秒钟发表看法”,等等。还会要求上课时每个同学带一本书,然后随机交换,用最快速度看完,并且还有给出10秒钟的书评。这在斋藤孝其他著作里都有提及。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训练?就是为了实现终极目的:决断能力。能有自己独特观点的同时,你还有需要背负孤独和责任。由于与众不同,你承受分风险也比别人要大得多,你是否有这样的决断能力呢?
风险
拥有独特观点的同时,你将要背负孤独和责任。
那么如何获得这样的决断能力呢?作者给出两个方面的建议:
1.列清单
直面消极在清单中,列出所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然后逐个验证。尤其是关注风险,“如果最坏的情况是这样的话,我能不能承受?”
现在很多人都把压力挂在嘴边上,压力会让人思考变得迟钝,难于做出决断。而最新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真正让人感到有压力的,其实是压力本身,就像“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一样。
斋藤孝本人亲身采访过日本一位柔道运动员,他在当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三连冠,而他的心得却是:“在比赛前想到了所有消极的事情”,甚至还包括“小学时候输给过女孩子”。很多时候,“舍我其谁”是一种霸气,但是“那么难我都挺过来了”却是一种客观真实,反而更容易让自己安心。
2.数据、视角、想法
数据
相比较各种“我认为……”、“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言论,数字都更具被说服力,这也是你能提出独特观点的重要依据,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依靠直觉生活,对现象的判断都是从自身体验出发,听到负面新闻就觉得人心不古,看到各种天灾报道就觉得末日将至。
然而真实情况如何呢?就像今天的“全球变暖”,很多环保主义者高呼是人类文明造成的,但是,地球变暖有没有可能是地球自身的调节作用呢?如果我们统计远古以来的气象数据,你会发现,地球早先经历过比现在热得多的时代,哪有如何解释呢?
所以你看,还是数据来的更加客观,对你的观点支持也更加有力。
视角
在绝对数字之上,还有一种相对数据,这就是各种“XX率”,每种相对数字的背后,是你的观察角度。
用现实工作中的例子,一家公司在两个渠道投放了广告,一个渠道获得了1000个买家,另一个获得了500个买家,那么应该继续投放哪个渠道呢?
从绝对数字看当然是前者,但是如果看下观看广告的人数就发现不是这么简单:第一个渠道有10万人看过广告,只有1000人购买,转化率为千分之一;另一个渠道有1万人观看广告,就有900人购买,转化率为百分之九。这样看来,第二个渠道其实效率更高。
想法
现在,终于可以大胆说出你的想法了,你将通过引用“数据”,展现你的“视角”,提出你的“想法”,并个给出一个有建设性的结论。
总结
一次良好表现会很惊艳,但是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直到这种思维方式变成一种习惯。要做到这一点,5天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一生的坚守和实践。
所以,《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一书在后记中仍在强调,持续思考,养成习惯,通过写书评这样的低风险方式,不断实践,直到成为习惯。
尤瓦尔赫拉里的名著《未来简史》中,描述了一种可怕的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的思考,而且还会让我们误以为是我们的自由意志起作用。因为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都会被算法捕捉到并且形成规律,于是就被人工智能暗示,诱导,捕获,屈服而不自知。
如果说只有一种人可以逃过人工智能的干扰,继续拥有人的尊严生活,进而进化成为“神人”的话,那一定是“拥有独特观点的人”。
你是这样的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