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大牛的分享,我的感悟是,如果你没真正践行过,而且做到“极致”,那么方法或成功都与你无关。
什么叫做“极致”?就是“对自己狠一点”。
其实,关于如何走向成功,各种分享、各种指导,只要你想听,就有人给你说;只要你想看,你就能找得到。更有甚时,即使你只想静静,也有人在你耳旁叨叨叨,比如我。
在此要先声明一点,刚刚所说的不是充要条件,想要成功,你要先学会如何将一件事情(你想获得、你想修炼的技能)做到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成功了,更别急着给自己贴上“成功人士”的标签。
你,还差的远呢——其实我在说自己。我体验过“极致”,虽然,体验本身是成功的,但由于我没能继续坚持,于是我,并不成功……
说说体验吧。回想起来,都和学数学有关,唯独最近的(也是到目前为止最后的一件)是和英语有关。
最早是小学学数学的时候,我这个人就呈现出一种对完美的变态追求,甚至有点自虐的倾向。做速算题,既然是速算那肯定要掐表计时。第一次,十题用了大约十五秒,平均每题一秒多一点,接近两秒。
不行!我必须更快!再来一次!
13秒、11秒……
不行,我肯定是背答案了。换一组,再来!
我,就是要更快!
那时的我估计也才6、7岁,居然可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在小书桌前,右手执笔,左手掐表,跟自己较着劲儿……每每想起,脑海中还是很有画面感。现在的我说起来,总觉得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是的,这是“别人家孩子”。
在学习上,父母几乎没怎么操过心。不昧良心地说句大实话,我是真的喜欢学习,学习也确实让我快乐。
所以,在学校考试,我对自己要求也很高,尤其是数学,非100不可(其实我父母从来没提过这种要求),以至于有一次拿了99就受不了了。后来还是我妈安慰我:“99说明下次还有进步的空间啊,一直拿100不也很累吗?”
想当年,数学老师应该是最“恨”我的,咬牙切齿的那种。因为,我经常拿着试卷去找老师理论,不是要求复议,而是“辩论”。小小年纪的我哪里懂得给老师留面子这一说。
后来,到了初中,我对数学的热爱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我们那时有一个叫作“第二课堂”的课时。很多同学一般都会选择一些体育活动去放飞一下自我。可我和另外几个小伙伴却选了奥数。
给我们上课的是学校高中部的特级教师,特别的厉害。我们学的内容自然也就是高中的数学。还只是初二的我们,哪里能理解。可我就是喜欢,就是着迷。
初二那一年应该是我学数学最疯狂的时候了,简直就像是“谈恋爱”,如痴如醉、难舍难离。有一次,小姨带我去北京路逛街,本想给我买漂亮裙子,却因她问了问我的想法,结果改变了她的初衷:“小姨,我想去书店买两本教科书。”
于是,在我的教科书里,你会发现有两本一样的初三代数和几何。
我,就是要更高!
只可惜,我虽然笨鸟先飞,可这并没有改变我“笨”的属性。先飞确实让我领先不少,只可惜……事到如今,教英语的我依然不死心地对学生说:“我是被英语耽误的数学老师。”
再说说学英语。真正发力应该是在大三的时候,接触了翻译。那是2011年的1月,寒冬腊月。足足一个月高强度的集训。那个时候,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高考都没这么拼过!”
翻译是我们这个专业的金字塔塔尖。你要想爬上去,不仅要承受自身重力,还要克服地心引力,到达顶尖的时候,你还要小心别被顶尖扎了手。
太不容易了。
那个时候,也是卯足了劲。爱睡懒觉的我,大冬天三点钟爬起来开始练。爱看电视的我,在那段时间没多看过一眼电视。习惯性迟到的我,没有迟到、早退和请过假。
如果你和我一样爱睡觉(懒)和喜欢看电视(综艺),你就会晓得我克服了多大的阻力。可我一点都不觉得难,因为我乐意。
我就是要更强!
努力总是有回报的(无论大小)。
那段时间的学习为我后来的毕业论文、校际比赛以及找工作都为我赢得了许多先机。
人就应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这样的生活才带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