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沈阳中卫是四座城门的“十”字格局。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在原来城墙的基础上建设新城,将城墙加厚、加高、加固;将明朝的四门改为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城市通道由明时的十字街变为井字街。
南、北偏东的城门分别为德胜(俗称大南门)、福胜(大北门);偏西为天佑(小南门)、地载(小北门);东、西偏南为抚近(大东门)、怀远(大西门);偏北为内治(小东门)、外攘(小西门)。其中,怀远抚近,内治外攘,是当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治国国策,天佑地载。德胜福胜是天地眷佑,国运绵长之意。
关于沈阳的老城门介绍,详见《盛京掌故:沈阳的老城门》
怀远门位于方城内沈阳路西端,俗称大西门,始建于1631年,为沈阳老城垣之重要标志。
1634年4月,皇太极改沈阳为“天眷盛京”,并亲自诏令命名八门,西之南者曰怀远门。
1938年日本人为了交通方便,拆除了怀远门。
1994年,沈河区政府拓其原址,增其旧制,重修了怀远门。现今,盛京八门除怀远门和抚近门外其余六门留下的仅仅是地名。现在的怀远门和抚近门均为近年复建,但由于受到道路交通要求的限制,加上复建过程过于草率,两座城门(尤其怀远门)比例严重失调。
关于怀远门大西门,民间一直流传一段旧话:当年大西门外附近曾是处斩囚犯的法场,而后又移至大西门外路南,所以凡处决死囚必出此门,因而人们称大西门(怀远门)为“鬼门”,称大西门为“鬼门关”。当时村妇有句很解恨的话----“出大西门的”。
附:怀远门老照片
1938年,奉天城墙(大西门)因疏导交通拥堵而拆除局部后形成了道路 1938年,奉天城墙(大西门)因疏导交通拥堵而拆除局部后形成了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