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三·五六】
每见热中人锐进不已,身家交瘁,未尝不隆隆而升;一旦化去,若烘开花,精神已竭,次年必萎。尝咏《唐花》云:“百花开落虽天定,倘不烘开落或迟。”又见媚长官者,损下益上,徒招怨尤,而于己毫无享受。《戏咏箸》云:“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
热中,也作热衷。1、原谓内心躁急。后多指急切追逐名利权势。《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朱熹集注:“热中,躁急心热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仕宦热中,是亦常情,何冥谪若是之重?”2、醉心,沉迷。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热中于复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龃龉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群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3、中医病症名。指内热。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牵牛子》﹝集解﹞引李杲曰:“况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是胃气不行,以火乘之,肠胃受火邪,名曰热中。”
唐花,即植于密室里用加温法使其早开的鲜花。北方天寒,腊月所卖鲜花供新年所用者,出于暖室,称为唐花。“唐”古作“煻”。“唐花”又名“堂花”。
【闲言碎语】
唐花,想来就是唐朝之花。清朝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云:“唐人本自善唐花,或者并使兰花梅花一齐发。”将唐花想成唐人擅长之事,这倒也是常人常有的想法,毕竟有个武则天逼令牡丹隆冬开花的传说。抛开武则天的淫威不说,能够突发让牡丹冬日怒放的奇想,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没有一点影子的事情,人是无法想象出来的。比如,《西游记》里,唐僧经受九九八十一难,历尽艰辛,终到西天圣地,佛祖让阿傩、伽叶二尊者给他们拿经。二尊者向唐僧索要“人事”,唐僧说路途遥远,不曾备得。二尊者便给予无字经书。无奈,只得奉上紫金钵才换来有字经书。虽然有人以阿傩、伽叶向唐僧索取交换之物,此为维护宇宙“不失者不得”之理来为其辩护,但如果人间没有贿赂交换利益之事存在,吴承恩能够想象出这样的情节吗?他怎么没有写孙悟空见此情形,立即采用了“量子转移法”,把有字经书悉数收入囊中呢?
唐花,即植于密室里用加温法使其早开的鲜花。唐花名称的由来,有说“唐”古通“煻”的,也有称冬日鲜花放置在“堂”的。不管怎么由来,在温室中培值,定是不争的事实。唐代的《酉阳杂俎》载:“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于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宋代的《齐东野语》也说:“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为坎,绠竹置花其上,粪以牛溲硫磺,然后置沸汤于坎中,汤气熏蒸,盎然春融,经宿则花放矣。”清人所著《燕京岁时记》:“谓熏治之花为唐花......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温香扑鼻,三春艳冶,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 袁枚的咏《唐花》云:“百花开落虽天定,倘不烘开落或迟。”则从“烘开”之处看到了催熟的害处。由花及人,他把那些“不是靠事业当官,而是把当官当事业”的人比作唐花,为当官拼尽全力,一旦官职到手,就尸位素餐,暮气沉沉。此类人,当今现实中也不少见。为学历漂亮,在职“读”博士;为履历好看,挂职“下”基层;为政绩亮眼,全职“增”产值。而一旦升职至天花板,则未退先休,莺歌燕舞,甘被围猎。那点儿升职前的朝气干劲则影踪全无,确是应了袁枚“精神已竭,次年必萎”的说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