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63722/757e65892b402427.jpg)
在和儿子的相处中,我时常会因为辅导儿子写作业,陷入在情绪的内耗中。昨晚辅导他写作业时,让他按照老师说的预习五步骤的其中一条:圈出二类生字,给一类生字用三角形标注出来。
平时这样的步骤,他已经做过很多次,但昨晚他又开始询问我,并且语气还很高,有些不耐烦的样子。当一支笔从我的面前划过时,我的情绪立刻被触动了。
我对他说,“预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应该每次都问妈妈。当你问的时候,证明你没有把这件事记在大脑中……”儿子听到这番话时,声音分贝更高了。我没有忍住,揍了他。后来,我直接走出卧室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反思,为何我老是会被他的行为、情绪、语言,受到影响。而是没有在他对我做出“不好”的情绪指令时,觉察到这一点。
当“觉”出现的时候,是否可以避免一些无效沟通,甚至带来事情的变通和转换?
《金刚经》里说:“念起即觉,觉已不随”。人是不能清空自己的情绪判断的,但要有个戒备,念头起来察觉,觉察起来你就不会跟随它。
在和儿子的相处中,只要不辅导作业,我和他的关系真得应了那句话:“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我上次看樊登老师说他的一位朋友在群里说,“我气死啦,孩子不会写作业,我把孩子搞哭啦,丈夫也摔门而去,全家人都不高兴”。樊登问她,你修养这么好,文质彬彬的人怎么会这样呢?你父母和你的关系如何?朋友回他,我妈妈还可以,我爸爸很凶,只要我作业写的不好,我爸爸就会批评我。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被压制在潜意识里的回忆瞬间被勾起。上初中时,只要我模拟考试没有考好,回来总会被爸爸批评。那时候我在快班,爸爸认为我的成绩不应该差。因为他从小到大,成绩就很好,而且也是一名高中生,自己自修考了苏州的一所大学。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不可以不优秀。
想到这里,我似乎已经明白了。为何在辅导儿子写作业时,常常会情绪不好,因为内在的声音告诉我:“不允许儿子,不优秀”。只要看到他不好好写作业,恐惧的心理已经占据了我的潜意识。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说自己“犹累于外物”,他的问题就是由于应物的“累”导致内心的扰动、不安定,无法做到平心静气,很容易就被外物所影响心情。
从心理学的方面来分析当我们与别人发生争论或冲突时(也许是我们的伴侣或我们亲近的人),首先我们观察自己被攻击时,我们是如何进行防卫的,或当我们攻击别人时,我们是如何展开进攻的。
观察我们对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执着。请感觉我们好胜心理背后的心理——情绪能量。这是一种小我的思维能量。通过觉知它、感受它,我们将会使自己变得有意识。
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我们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
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思维通常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
换句话说,你越是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感到痛苦。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无论是辅导儿子写作业,还是与家人、其她人相处、工作时,当我有情绪后,要能很快的觉察到,“情绪在控制我”,而情绪是假的,我对事情的看法是真的。觉察的意义在哪,需要去省悟、明白,不做情绪的奴隶,而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