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第四章:风尚之漂亮地活着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丘壑,这是什么呢?
易中天:深山幽谷是隐居的地方。
艺凡:那么庾亮想做的是隐士吗?
易中天:应该不是,王羲之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一种闲静超脱的胸怀情趣。这倒是魏晋名士必需的情怀。
艺凡:这不是一种悖论吗?东晋的士族是世代做官的家族,怎么能有归隐山林的想法呢?
易中天:有人说是虚伪,也不见得,这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很难说哪个更真实。王羲之也有情趣,但最后还是担任了右将军的高级官职,因此被称为“王右军”吗?
艺凡:他们不纠结吗?
易中天:也不能说一点纠结没有。
艺凡:那么魏晋风度的主旋律是什么?
易中天:人要漂亮地活着。人物之美不仅是“长得漂亮”,更是“活得漂亮”。
艺凡:这并不容易。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有勇气,可能还得付出代价。
易中天:对,比如夏侯玄。魏晋玄学的开山宗师之一,也是曹魏与司马集团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艺凡:他付出了什么代价呢?
易中天:生命。他其实是被司马师杀害的,只不过表面上经过了司法程序。负责审讯的,则正是书法家钟繇的儿子、当时的廷尉钟毓。这是一场让帝国的审判官丢尽脸面的讯问。
艺凡:为什么这么说呢?
易中天:夏侯玄从走进审讯室那一刻起,就一言不发。钟毓交不了差,只好亲临现场。跟随钟毓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弟弟。也许,钟会想缓和气氛;也许,他认为可以跟夏侯玄套近乎。总之,钟会自作聪明地上前握着夏侯玄的手说:太初(夏侯玄字)何至于此!夏侯玄断然拒绝。他毫不客气地对钟会说:鄙人虽是受刑的囚犯,也请钟君放尊重点!夏侯玄都神色不变。
艺凡:人们对夏侯玄的评价怎么样呢?易中天:有风骨,有气节,威武不能屈,等等。但如果换个说法,就叫“活得漂亮”。没错,论态度,是有节;论风度,是漂亮。事实上夏侯玄也是漂亮人物,这就又让人想起了嵇绍。
艺凡:嵇绍漂亮到什么程度呢?
易中天:跟夏侯玄以及夏侯玄的“同案犯”李丰一样。只不过夏侯玄是“玉树”,李丰和嵇康是“玉山”,或“玉山之将崩”。当时的说法是:李丰萎靡不振,或者嵇康酩酊大醉的时候,就像一座玉山将要轰然倒塌的样子。其实漂亮得像玉树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庾亮。
艺凡:谢鲲不这样认为的。
易中天:对,有一次,太子的晋明帝司马绍问他:众人都拿庾亮跟您相比,您觉得怎么样?谢鲲说:居庙堂之高,为百官典范,臣不如亮。处江湖之远,一丘一壑寄情山水,亮不如臣。
艺凡:这是实话。八王之乱时,长沙王司马乂曾下令鞭打谢鲲,谢鲲坦然脱衣就刑,面不改色。后来被赦免,同样面无喜容。
易中天:他也好,庾亮也罢,恐怕都只不过把那深山幽谷藏在了心中。问题在于,人要活得漂亮,与那山山水水又有什么关系?当这种情愫、情结或情怀成为风尚时,又意味着什么呢?也许,我们还得再借用一下谢鲲的眼睛。且听下回分解,人与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