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许多的迷思,其中最大的迷思是认为自己是在以最大的努力(投入)在培养自己的孩子,用无法验证的方式在规范孩子的学习行为。
托尔斯泰有句话“人们……谈话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因为自负。每一个人都希望谈论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我把这句话引用到孩子教育上,人们教育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因为自负。每一个人都希望以自己认知或自己感兴追求确定的后果。
信息时代的不确定性
信息时代相较于工业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多,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些正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曾记何时银行的铁饭碗,现在已岌岌可危;电子游戏这曾经的洪水猛兽,现在已列为某些特大城市的优先发展的行业等等的。这些例子并不鲜见,我们经历的还少吗?然而过去的经验证明,以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的现实,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而我们的教育还在试图能培养出确定性的所谓“人才”。
将来社会的多样性
工业时代是以确定性的产品为价值衡量的标准,而现今的社会价值体系呈多样化的趋势,有许多我们用传统的价值观无法去衡量的。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选择的多样性,我们用确定性的培养计划,是培养不出能适应的“人才”。
价值观的不确定性
社会的多样性带来了价值观的多样性,工业社会之前以资源的占有价值取向,现在的时代以咨询、数字的拥有为主导,将到来的智能时代,价值观会有再怎样的改变,我们也都在探索之中,对于这种不确定,又能给出什么是更价值的工作那?
个体认知的狭隘性
我们这些数字时代的“移民”相对与90、00后的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我们本身的已经在一些知识上处于劣势地位,已属时代的“落伍者”,我们有安能言辞凿凿说我们能教学生。
还有句话是隔行如隔山,对于自己不懂得行业,我们很难看到从业者的全部的人生,看到的往往是光鲜的一面,以这做出的判断往往失之偏颇,若以此为培养的基准更有狭隘之嫌。
我们对无法以科学方法验证的领域或现象面前,应存一份敬畏之心。
作为教育我们并非无事可做,我们应该在能力上来培养孩子,谁又敢说“学习”不是一种能力哪?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出更高的情商,这恰恰是人们应对社会协作的根本的东西。也是应对不确定的内在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