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先引进一个心理学上的名字,叫做“知识的诅咒”,说的是说话者以为对方了解说话者在说什么,而只顾自己尽情的发挥,而听者却不知所云。现在的专业的知识传授者往往如此,教人如何如何,说的很详尽,但听者却不知为什么要这样。我在此会尽量从根部帮大家建立连接,具体的知识,请大家出门左转,可以看专业人士怎么讲,因为都不是我的专业(本人学的是中文专业,偶然原因成了码农,所以弄成了四不像),人家肯定比我全面。我只是点到为止。所以显得有点跳跃感。
学习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个人的事。
怎么解释,前面说过学校只是培养能融入社会的具有一定文化的人,我们要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只有在学校学习基础上,有更多的学习。不要担心,不会有更多的负担,或者说家长认为的负担,什么是家长认为的负担(不要觉得乱,我觉得我们现在有许多观念都要重新梳理)。还记得有句话叫“因为妈妈觉得冷而要穿秋裤”,负担是一种主观感受,对于孩子来说,他不喜欢的都是负担,反之,爸妈们,你真不理解他们的能量有多大。
话说回来,要叫他们学习只需要做一件事,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假如有个爱打电子游戏的孩子(我不用上瘾一词),你看他玩的正来劲,如果你“说别打了做作业去,”无疑肯定不听。那你就问他游戏好玩吗?……但这还是人家画(动画)出来的,你想不想自己也画一个……
这里用的是假如。但在我这里是事实,就此一举,培养出一个动漫导演。因为你不提醒,他不知道电脑除了打游戏还能画动画(较早时间的事)。这么一说调动起画动画的“兴趣”。
但话也不是随便说说的,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其兴趣点在哪里。不是说搬架钢琴就可培养个钢琴家。
那你要问怎么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里?首先你要是孩子的朋友,(我看我要先更新好多概念)这么说吧,在你面前的不管大小,先是个人,你在跟一个人(不是你的孩子)在探讨“兴趣”,做的到吗?(别点头,未必)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别以为在这点上你的选择就比孩子正确,被逼着弹钢琴的还少吗?
以上只说了一点,了解孩子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是怎么学的问题。
首先学校的学习正常进行,其次是重点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或者由其自由发展,即便是自由发展也要有所把握),根据设定的目标,调整周边的资源。(别嫌麻烦,做的好的话,只此一下,调动起积极性,很大概率之后就不用管了,我有经验)。
我就试着以钢琴为例,你要选择从这方面培养的话,除必备的钢琴外,你家庭有音乐的环境吗?买得起钢琴总买得起音乐播放设备吧。是否在家经常播放背景音乐哪?或是否带孩子听听音乐会之类的……,这些都会无形中让孩子觉的音乐的美妙,这才是兴趣,假若不是这样,一上手学琴就单调的叮叮咚咚,好听才有鬼……,枯燥的练琴一开始也不是件愉悦的事。如不是事先有对音乐的感觉,是很难坚持的。不要以为卖了架钢琴,你就可以打麻将去了,行不通。
以上只是“术”的层次,重点是孩子的能力的培养,而做为家长自己先要做出榜样,你自己不读书学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很难。知道为什么?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你(见于儿童心理学)。以上的例子中由于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音乐环境中,对旋律等的把握有了感觉。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对五音不全的人人们往往会说此人音乐能力差。
会不会有百无聊赖只有学习,才学习好的哪? 真有,以后会加以分析。
为什么这么问,我个人认为,孩子的智商是正态分布的,就是真正的高智商没几个,差的也如此,即便有点差异,也是可以弥补的,并要发挥的,不用在这里就用在哪里,问题是家庭给他们创造了什么条件。
一旦孩子走上自己要学的话,他迸发出的活力是大人们难以想象的(孩子对电子设备的学习能力那个家长敢与之相比),根本不存在减负的问题。
除此之外,即便是正常的学校里的自主学习也适用,有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初中同学,家长要请家教,我出了个注意,叫女孩回家把学校学的东西教她(妈妈)一遍。迫使女儿要学好,否则没法回家教(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这样没请任何家教把孩子送进了复旦。(其中没有牵强的关系,要求都是自然的事,不做具体场景陈述)
关键是调动起孩子自学的积极性。真的到了这个阶段,恭喜你,很大概率你可以轻松了,甚至有可能上什么大学、找工作什么都不用你管了。重点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创造好周边环境,调动起孩子的自学能力,之后,不时的给点鼓励,把握好方向即可。最好能学点儿童心理学,把握起来更轻松。
写的有点乱,但其中所举的案例(钢琴那段是虚设的场景),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好像是谈话节目,想到哪说到哪,逻辑性差了点。有些问题似乎没谈透,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加以分析,下集试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