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Enjoy Reading, Enjoy Life读书
《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

作者: YokinLu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6:00 被阅读50次
    图片源自网络

    网络群体随机印证《乌合之众》

    看到“乌合之众”这四个字我就不由自主想到了网络社会,无需理由。网络已经是我们群体生活中的一部分,且其比重日益增长,现实中群体的特性是怎么样的,网络中的群体其实也一样,甚至更加幼稚。

    ——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每一个人个性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

    人到了网络中,不仅现实的个性会消失,更甚者产生南辕北辙的第二人格。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网上网下始终如一?有多少人没有仗着让人摸不着头脑并且雷同者众的网名,没有了顾忌,对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热点事件,畅所欲言(也可能是胡说八道)。

    “一个有着明确身份、性格的个人已经消失了,他融入到群体中,成为了一个再也不受自己意志控制与支配的玩偶。”

    ——群体中的人做事时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此时其实是无意识人格起作用,情感与思想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转向,而暗示的观念具有即刻转化为行动的冲动。冲动是魔鬼,趁着人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明显智力下降的期间,伤人或自伤。

    而今在网络上,最明确最普遍的目标,大概就是网红了。

    比如标题党,用尽洪荒之力,相出一个耸动的标题,其实也就够了。当然这个标题,无论作者承不承认,肯定具有“哗众取宠”的特性。而转发的人,其心思又有多少不同呢?

    随意在朋友圈发几句话,会不会常常去看点赞数?反正我是忍不住会的。

    再比如这篇读书笔记如果最后能有一千字,我会去几个读书专题投稿,一样的心理不是?

    ——群体不需要任何理由,甚至极端排除理性与逻辑。

    “一切取决于刺激因素的性质”

    “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而对于理性的影响却无动于衷”

    “除了极端的盲目和更为轻信,群体没有别的选择”

    ……

    听起来好像都是很极端不够公正的评语,但是细想这几年我们在网络上经历的,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所为”,但是“所见所闻”,究其本质,哪件没有这些特征?

    虽然这些事件并非都是反面,很多表面看起来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但请原谅我这个杯弓蛇影的脑子,总觉得推送者的手嗅起来有异味。每次被打事件碾压朋友圈的时候,只能默默念着,请让想安宁的人得到安宁,该安息的得到安息。纪念也需要度,少些表面功夫,多些实际行动。

    ——联想性的形象思维

    流言之所以凶猛,因为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仅仅是形象本身就会立即引发与它毫无关系的一系列联想形象。”而这种联想形象通常属于幻觉现象。

    这个大家应该不陌生,辟谣这个活,隔一阵子就要出现一次。大家最关心什么领域,该领域谣言就最多,比如养生,无论怎么辟,永远都是谣。

    “群体埋葬了所有的怀疑精神与独立意识,他们只臣服于激烈的言辞、虚假的形象!”

    就是这句话使我认真看完这本书。

    我们确实在网络为自己(其实主要是一些准备操作群体的人,企图为他人)创立偶像,塑造英雄。

    玩好了,他就是偶像,玩失手了,其实他也可能达到万众瞩目的效果,只不过结局不一定是他的预期。而某些人敢剑走偏锋,无非就是:

    ——“法不责众,群体的自我暗示心理

    “大家都这么说,说的人越多越安全”——卑微的心理安全感,仅限于自欺。

    这种心理成为了种种非理性群体行为的营养剂。

    《乌合之众》剖析了群体的种种弊病,但有一个观点使之很积极:如果世界上都是冷静理智的个人,那将少了多少乐趣,多么无聊。所以,现在这样子,挺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y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