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真实与虚幻的对话
2.1
在读书的过程中把已知的东西和相互印证,颇有融会贯通,欣然愉悦的感觉。太傻说没有区别,孔子也说君子不器意,才能容纳更多,体会我们平时没有体会的灵感,在学习之前不要提前给自己预设困难,这会增加我们学习的障碍,自己给自己设置阻碍,只有当我们是发乎心,顺其意,才能有所得,同时也要做到知行合一,去实践和体会。
要改变向外追求的思维模式,外向的思维模式推动我们不断调整自身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可是我们永远也跟不上外界变化的速度,只能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冲击,笨拙的适应,让自己遍体鳞伤;学会向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心的强大,才能是我们主动去改变这个世界,创造奇迹。
2.2
在时间线上我们既是一也是万,所以时间对我们来说是虚幻且没有意义的,圣人一直都是我们自己,你要接受自己是无限和完整的,学会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早在数千年前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智慧是天生的,早就存在我们刚刚初生幼小的头颅中,只不过我们的大脑接受了太多的病毒,掩盖了我们自身的智慧。要做到拥有一双真实的眼睛才能看破这个世界的参差不齐,去感受到万事万物被强加上的不同意义,学会一种齐物的观念(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不用急于去否定这个世界,需要清晰找出差别上附加情感而造成的分离,跳出分离才能真正感受到分离,就像我们从梦中醒来才能清晰认知我们做了什么梦。这个世界中的分离让我们的大脑被动接受,为应付刺激做出反应,这一切都不是出于我们自己本心。
2-3
你只会相信你已经相信的,你只会看到你能看到的,一直以来我们的认知都是由外向内的,而我们需要的却恰恰相反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我们的大脑的认知和判断由在分离的包围下建立起的无数预设的应对。在这里太傻用了一个外星人的例子,我觉得太傻的回答有诡辩论的意味,谁也没见过,即使太傻说自己是外星人,我们也无法反驳,因为你怎么知道外星人不是和我们长得一样,并且早就来到地球了呢,所以无法证实。太傻说大脑没有认知和判断能力是基于人们获取的信息都是具有倾向的,除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投射到大脑中建立起的认知自然就带有倾向,有倾向就会有偏差,导致人们只会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没有办法看到真相是什么。
2.4
如果我们从人类文明的产生来看,人类追求更高的生产力,出现阶级,城市,国家,文字,这些都是人类选择的结果,选择意味当时存在分歧,人类也不会知道另外的选择是更好还是更坏,也许这就是太傻所说一旦选择,必然分离,并因分离而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一直伴随着人类,随着文明的复杂程度变高,分离也会发展。但在这里有一个问题,人类在最初进化的过程中,因生命本身追求生存的需要,会推动身体寻找更适合的生存方式,比如说由茹毛饮血到使用火焰吃熟食,这种选择也带有分离么?
2.5
不管善恶还是道德标准的确是由人们建立的标准界定的,如果说从这个角度理解它们也是虚幻的,我们常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那么由法律维持的秩序也是虚幻的,回到本原上我们其实都在接受这种虚幻,放弃分离或许能让我们以一个真实的视角看待世界,当所有人放弃分离时,可能会有天下大同的世界出现吧。
2.6
真实的眼睛是让我们看到事物的本真,去除上面附加的分离和时间给予的幻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