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论语》

作者: 姬乾玮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9:48 被阅读0次

    颜渊篇(二十二)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释义: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的境界。孔子说:“发自内心地去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知。孔子说:“多方面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去领导集体,这样就能使邪者走正道,上梁正下梁则不歪。基础就是爱人和知人。”樊迟还是一头雾水的退了出来,又去拜访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知,他回答说:知人,看我不明白,又补充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老师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天下人中选拔了皋陶执掌刑侓,邪恶的人就不敢作恶了。汤有了天下,在天下人中选拔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而这一切都是基于爱人和知人啊!”

    儿子,这篇有些难度,仁和知在论语里的意义恐怕每个都有几十种之多,所以无怪乎樊迟闹不明白,这需要强大的社会经验和综合理解能力,尽管我做了很多引导性解释,恐怕你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其实,里面涉及的主题就是作为领导者,要在爱人(平等)的前提下知人善用,孔子借用仁和知两个字,教樊迟将来怎么去做好一个领导。夫子在论语中总是用不同的对话阐述着仁的定意,无论是仁道仁德还是仁爱,仁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道德经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仁是受到批判的概念,但夫子全部把他们用一个仁字串起来,仁道仁德仁义仁爱,居然又打开了另一条寻道的大门。所以孔子无一不在要求弟子们做到仁,仁是君子的起点。做到仁以后,还要做到义礼智信,智也就是知,这两个字通假。然后你就圆融了,你知道这有多难吗?相当于从开始的糊涂蛋好不容易变得聪明起来,要立马回到糊涂中去,只不过境界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今天许多人办公室里悬挂的书法:糊涂难,聪明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

    很多人认为,读论语可以修心,其实所有的书都是修心的,只要你读进去了,你的心就被修了,山山,你说对吗?

    皋陶:舜时期的贤者,主刑律,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伊尹:汤时期的贤者,大臣。

    樊迟,子夏:孔子学生。

                          2020.2.2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儿子的《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ai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