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五)找北

作者: 城南杂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21:32 被阅读13次

最北之旅的行程从哈尔滨开始,也从哈尔滨结束。因此不讲哈尔滨是说不过去的。

从大连乘坐刚刚建成不久的哈大高铁,穿越窗外数千公里的白色世界,迈上澄黄的月台,穿梭在了夜幕下的哈尔滨。此次北国之行途径多地,哈尔滨作为中转站,前前后来了三次,只是多在夜中,并未能领略东方小巴黎的景貌。能把这些片段的记忆串联起来的,大概只有在这里的顿顿盛宴了。

初下火车,朋友和家人便用一餐大宴向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了与刺骨的寒冷极不相称的热情。而这热情,就是桌子中间满满的一盆酱骨棒,不用吃,单是看到硕大的容器和厚实的肉块,这份热情的分量已经心里有数了。

酱骨棒,吃起来简单,总结起来就是用手拿,用嘴啃。这样原始的吃法初见会让人有些惊讶,以至于拿起一块酱骨棒时会有些无处下嘴的尴尬。反倒是听惯了绿林好汉各种传奇故事的人,拿起这酱骨棒的瞬间,便有了一股梁山聚义的豪情,想象着大口吃肉的情景就自觉撕咬起来。吃罢浸香糜烂的肉块,再嘬一口浓厚的骨髓,风雪中北归的人才算是暖了身子。

说起东北人,第一个词是豪爽,这是印刻在骨子里的性格,自然也烙在美食上。东北菜从不靠菜色致胜,食材讲求实诚,口味强调浓厚,吃的也是个豪爽二字。一道道菜装在铁锅和大碗里,从不需要多余的装饰,食客也完全不必拘泥吃相,大家热炕上一挤,端起碗筷就只管大口吃喝便是,热闹之余,更是一份自在。

酱骨棒吃罢,已经饱了大半,可真正让胃暖起来的,是旁边的另一道美食,杀猪菜。如此霸气的名字,让人不禁有些畏惧,可锅里的东西看起来却含蓄了很多。杀猪菜是东北传统美食,这个名字是一系列菜的统称。名称的由来也透露着东北人的直率,老时候东北人庆祝新年,会杀一头猪来准备整个春节的餐食,用猪的各个部位做出的菜,综合起来就成了杀猪菜。桌上这一道,叫做酸菜白肉。做法依然奉行极简主义,剁好的酸菜和五花肉炖在一起,直到酸菜吸饱了肉的油脂而相互交融,这道菜就成了。极简的做法却因酸菜的作用而在口腔中变幻出错综复杂的味道,菜叶的嫩、菜帮的脆、肥肉的香、瘦肉的糯、肉皮的筋,各种口感交织在一起,只需要再配上一碗上好的东北大米,就可以让人从胃里温暖到指尖。

来到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和中央大街是必去的地方,因为这里代表着这座城市的风格与历史。陈于中俄边境的这座都市,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无法避免的深刻着俄罗斯文化的印记。

要最直观的感受一个地方的文化,一看建筑,二尝美食。圣索菲亚大教堂在雪夜中的静谧自不必多说,只要站在教堂前的广场上,望着这座远东最大东正教堂的洋葱头屋顶,毫不费力就能把人带回世纪之前那个纵横时代。循着中央大街的小方石块路,抚摸着路边冰凉的大理石柱,不觉间嗅到一丝清香。华梅西餐厅,不大的门脸被旁边小窗前的长队挡地严严实实,窗户上写着这些在零下几十度中排队期待的美食,华梅面包、华梅小面包、大列巴,就这么几种面包居然引得这般热闹,让我也跟着打算探个究竟。大列巴每个足有脸盆那么大,我实在是无法消受,所以只买了一袋小面包。这就是最简单的面包,品相是绝对无法在现在的面包房中占有一席的,可是味道却是极赞,配上一口地道的秋林格瓦斯(地道读法是gě wá si),这就是俄罗斯的感觉吧。

华梅的西餐是一定要尝的,这不算是异国菜式,反倒是入乡随俗似的打卡。香煎马哈鱼、红菜汤、田园沙拉、炸薯条、罐焖牛肉,每道菜都跟习惯的西餐很不同。菜式上虽然是西餐的风格,可做法和味道又有一些异域的风味。联想到我们北方的这个邻居,虽然是一个欧洲国家,可从宗教、艺术、文学、建筑到饮食,都和我们已经无比熟悉的欧美国家有很多不同。在横跨两大洲的广袤土地上,欧亚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形成了俄罗斯独有的风格,而这样的风格也在遥远北国都市中留下了一丝剪影。如此奇特的西餐,恐怕也只有在哈尔滨吃的到吧。

冬天来中央大街,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那就是在冰冷的夜色中,吃一根马迭尔冰棍,冬天吃冰棍和夏天蒸桑拿一样,追求的是一种内外包围式的极致体验,只要舌头停留的时间稍久,就会和冰棍黏在一起,遇到这样的窘境,我赶忙拿出书包里的水打算化开,不料拿出来一看已经是另一根棒冰,只好落魄地躲到商场里靠体温发功了。

哈尔滨作为中转站,并没有停留太久。回到哈尔滨已经是夜晚,朋友的父母到车站接到我们后并没有直接回家。临近春节,他们正要趁着难得空闲给各位亲戚朋友送些年货,客随主便,我也就跟着走了一趟亲戚。

春节是一个很神奇的节日,在中国如此辽阔的土地上,天南地北同庆春节,可庆祝的方式却是各式各样。在老家,备年货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亲戚朋友之间也会在这个时候毫无保留的送上各式年货,从用箱子装的白馒头,到各种卤肉,再到用来做扣碗炸丸子、小酥肉等等。朋友的父母送的是一种只有在东北才吃得到的东西,粘豆包。这是用发酵的黄米面包上豆馅儿制作的一种传统食物,每年初冬,东北大地就开始蒸粘豆包和囤大白菜,蒸好的粘豆包只需要放在室外冻上一夜,就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开春。据说这是满族人当年出门打猎必备的食物,制作简单、易于保存让它一直传承到了现在。粘豆包很小,跟北方的元宵无异,朋友的父母准备了满满一大袋子,开着车挨个去给亲戚送上一些。在冰雪的路灯下,阿姨热情地装好一袋粘豆包,笑着送给等在路边的朋友,互相一阵寒暄,询问着各家年货准备的怎样,顺便在结尾送上一句新年的问好。

虽然自己的假期依然充足,可是在这个寒夜里,突然很想家。马上是春节了,走过了祖国的最北边疆,此时心里只想马上回家,帮着爸爸妈妈准备年货,吃那些最适合自己口味却每年只能吃一次的美食。

回到朋友家里,马上买了第二天中转北京再回家的车票。第二天上午,朋友带着我来到秋林专卖店,买了足足一书包的秋林红肠和干肠。傍晚,我又一次踩上澄黄的月台,踏上了南归的列车,路上我拿出了朋友特意准备的干肠、华梅小面包和格瓦斯,最后在唇齿间回忆着这片土地的味道。

虽然这些年走南闯北,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可东北菜仍然是朋友们聚会时的重要选项,每过一段时间还会网购一些秋林的干肠和格瓦斯,北国的味道,已经在胃里划走了一块白山黑水。

喜欢文章的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支持。

相关文章

  • 最北(五)找北

    最北之旅的行程从哈尔滨开始,也从哈尔滨结束。因此不讲哈尔滨是说不过去的。 从大连乘坐刚刚建成不久的哈大高铁,穿越窗...

  • 最北(四)找北

    来到北极村,最大的主题自然是找北。 一 日出后的北极村浸在明亮的日光之中,无尽的白色更让这里亮的有些晃眼睛。可太阳...

  • 北最北

    南国春城的冬,宛若梦幻的城,被狠狠的钉在冬日的春。 我躺在晚霞铺红的地上,野草,干枯了希望,北方,你好吗? 我想为...

  • 找北

    其实,北一直都在,只是等你停下,就会遇见她。

  • 最北之北

    从桥的这端慢慢前行 左边是下山的太阳 而山峦在身后绵延 大致能够看得清楚你 在我飘满雪花的右边 你一动...

  • 找北之旅

    此时火车正开往中国的最北边—漠河。 作为地道南方人,直到现在才从昨日初见漫天飞雪的惊喜中稍稍平静下来。从一开始的决...

  • 找北之旅

    金钱决定旅行的长度,眼界决定旅行的宽度,心灵决定旅行的深度。旅行的意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理,何必雷同,充...

  • 最北(三)北歌

    一 安静,是从一夜硬座车上睡醒后的第一个感觉。 原本是趴在桌子上睡的我,起身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是横躺在长条的座椅上。...

  • 逃离@最北之北

    假如你还年轻,就想跟这个世界和解,那么,你肯定败了。 第二天清晨,南北走出营房,看到严武和丫头正在比武。 不远处整...

  •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又称漠河乡,是全国最北的旅游景区。在这里可以寻找中国最北的人家、最北的哨所、最北的邮局等中国独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北(五)找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cp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