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小姐最爱银行了。那里面有一种古典感的纯粹气氛,银行职员如西服笔挺的小机器人,带着那种专业性的厌倦,斜着眼睛,动作规范而微小。他们把钱用小白纸条扎得紧紧的,再以建筑工人码砖头的手势,一摞摞地排紧。视若无物的超脱和稳当,让人由衷地感到:到了银行,人民币才真正找到归宿了。银行就是人民币的家、休息睡觉的床。
有时杜小姐也拿个号排队玩儿。银行的电子排队系统既高级又迂腐,好不容易轮上的人都跟探监似的,在窗口跟营业员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常有人因此急火攻心,借题大发牢骚。只有她,一点不急,端正地坐在金属靠椅上,享受着那一声声的“叮咚,叮咚,第xxx号请到x号窗口办理业务”。真正轮到杜小姐时,只见她一本正经地递上小号条和身份证:“查下余额——你不要报出声音来。”里面的职员认出来又是她,“啪啪啪”在键盘上敲一阵,沉默地递出来一串数字。杜小姐接过纸条,飞快瞥一眼那串早已熟记在心的数字,然后迅速把条子撕得粉碎。
闲来无事,杜小姐就会想想她那串数字,带着淡淡的抑郁与紧迫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加纯粹地为之奉献的愿望。
她在内心宣誓,像忠贞的恋人:会的,她会绵延不绝地省下更多的钱去喂肥那串数字,如同饲养一头貔貅。她爱极了貔貅只进不出的脾性,貔貅是杜小姐精神世界的宠物。
从银行出来,由于今天的这串数字,杜小姐内心有些小狂妄、小感慨。她猜想自己的存款数目可能比对门的邻居多,比隔壁办公室的王小姐多,扩大开来算,大约要比三分之一的中国人都多,最起码比那些整天大手大脚、吃喝玩乐的人多。
杜小姐认为,钱是不应当以多寡来看待的,就像不应当以胖瘦来看一个人,以厚薄来看一本书。人民币,它不只是一个货币单位,它是有生命与灵魂的,那么地饱经风霜,又保持着日新月异的现代性。它与每个人都有着深入骨髓、富有个性的关系,并决定了其生活方式与喜哀枯荣。
只是,放眼望去,身边绝大多数人,他们根本不懂得人民币的真正价值,他们只会用一种浅薄的方式来对待钱——花它,花它,花光它!只有杜小姐,她是真的爱着人民币,非常纯粹地崇拜着。她不愿意也舍不得让钱去吃喝拉撒,去喧嚣,去粗俗。尽管她每周要逛两三次奢侈品店,对各种品牌的新款、老款,全都了然于心,包括色系、品质、设计理念、流行元素等。
(二)生活里总有些时候,如大山压顶,人民币如箭在弦上,必须眼睛眨也不眨地射出去。杜小姐对此十分清楚,像清楚人必有一死一样。
比如,儿子要养育、要培养,教育投资这种事情,向来是没有底的。这钱,肯定得花,她有这个气魄,人民币不就是用来改变人民的命运的吗?
又比如,老家的朋友拜托她帮忙,两边的老人生个病、盖个房……这些犹如一定爆炸的炸弹,炸一次就是一个洞,就需要把人民币当做沙包,去堆、去堵、去填。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且事情总是这样的。
跟蚂蚁衔着米粒般的存钱不大一样,钱这东西,来如抽丝,去如山倒。钱要跑起来那可真是快,尤其从网银上、微信里,无声无息、蛇一样地,变成学费、医药费、中介费、红包、好处费、上当受骗费……进入别的什么地方、别人的腰包。杜小姐并不因此而伤感,甚至还有点甜丝丝地回味,好像她与人民币之间终于有了一种投桃报李、因果相依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