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的杂记
我出生在农村,不过我们村子离县城只有3里地,骑个自行车十分钟就到了,所以买东西都在城里,没有集,我从小也没有赶过什么集,只听说我们城里的集是买卖牲口的集市。
后来在北京,有一次朋友们约我去六环边上逛集,我还新鲜的不行,去了才知道,不过是那些小商贩把东西从店里挪到路边而已,根本不存在我想象中的可能会有古老书摊或奇特玩意儿,便悻悻而归。从此,再不逛集。
近几年都在北京过年了,也没去过。刚结婚那几年,每年也都是临近过年才回老家,每次大家都去集市,我一来因为天气寒冷要应付鼻炎,二来对集市没啥好印象,再者万一遇见不知道咋称呼的陌生人太尴尬,因此从不去逛集。
竟不觉一晃已十多年,时间快的叫人害怕。
现在是秋季,天气干燥凉快,又是阴天,我忽然想去认真的逛一次集。也算是忙里偷闲瞎溜达一圈吧,步行不过5分钟左右就到了,好不热闹的地方!
各种叫卖声,喊叫声,车声……整个集市喧嚣,吵闹。这才叫生机勃勃,今天是阴天,天色略微有些暗。
吃的东西倒是看起来很新鲜的样子,各色水果,只是散乱的堆在那,看起来像刚醒,一个个全无蔫了吧唧的样子,倒像瞪大眼睛的水果摊主。比不上大型超市的好看整齐,但绝对比那里的水果活泼多了(原谅我想不起来更贴切的词)。
水果摊前都有割开的水果,可以随意尝试,婆婆走到卖梨的摊前面,拿起一块梨,咬了一口,剩下一小块扔到地上,边吃边说,给我来十块钱的……然后还说多给我放几个,摊主吆喝着称了10块的之后,又给放了两个梨。还说,下次集还来这个位置……
看着婆婆舒眉展眼的样子,我忽然理解她为何住不惯北京,不喜欢那里的超市。码的整整齐齐的水果,明码标价,也没人和你聊天,更不可能称完之后再给你放个一个半个,一切机械化,冷冰冰。又不好意思讲价……感觉哪里都怪怪的,不舒服。
卖小吃的那里,有凳子,有喝的吃的,烤肠、炸鸡排、煎饼果子、烤冷面、油条、馅饼……油条特别大,那么大,估计我一个人就算不给喝汤,也吃不进去一根,馅饼也是很大,馅都快掉出来了,大家也不觉不卫生,坐在那里,边吃边聊天……
我担心不卫生,不想给孩子买吃的,婆婆嗔怪道:咱这方圆几里住户百家,每集都有好多孩子吃,也没见哪个拉肚子,你就放心吧……(我仿佛听见她说,你那么小心,倒是成天过敏)。连哄带抱穿过食物区,走到了服装区……
我惊诧于服装颜色的新鲜,真真可以和水果的新鲜度媲美了,大部分颜色都非常新,非常深,红的是深红,看的深蓝。牛仔尤其明显……就像刚从染坊里拿出来未经晾晒就做成衣服了似的。我甚至怀疑摸一把就掉色,也不贵,从5元起,到150元。
便不便宜的先不说,主要就是新,太新了。这样的衣服一上身,我相信一般气质都hole不住,绝对的乡下人进城衣服……(解释一下,绝对没有讽刺和看低的意思,我也是乡下人,我也穿的很普通,没有比人家好多少,我只是描述一下这个场景而已)。
卖菜的摊位也非常热闹,菜很新鲜,上面大多有泥,一大早从地里拔起来,哪有功夫洗一洗,就直接带到集上卖了,也有不是从地里拔的,很明显,那些菜不但没有泥,还挺干净,就是蔫了吧唧,和那些刚从地里拔起来的菜两个气质。没人喜欢他们……
逛了一会,本想拍几张照片来,但是天色灰暗,场景不上相。所以就作罢了。
该买的东西都差不多买了,便往回走了,我忽然发现,集市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我仍旧不太喜欢去逛,但是那种偏见渐渐消失了……
每个人的思想都有被禁锢的那部分,我也不例外,只要是我自己认为的观念,不论对错,非常难改变,但是通过近几年我才发现,有些时候禁锢自己的根本就是习惯,没啥思想,所以,我有太多的坏习惯需要改一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