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作者: 裴晓霞甘肃肃南大泉沟学校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14:28 被阅读0次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教学中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本课我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飘落的梧桐,发黄的秋叶,稀疏的篱笆,黄昏的江面,孤单的客船,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走进诗人眼中的萧瑟的秋天,走进诗人客居他乡的那种思乡之心境。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已经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为理解诗句奠定基础的同时,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铺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理解诗意时,我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在导入时,我问学生,“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理解“促织”一词时,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方法,理解了古诗意思,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3.走出文本,拓展练习

      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我灵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的整合,注重语言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复习了古诗《小儿垂钓》、《所见》、《村居》,拓展了张籍的《秋思》、张继的《枫桥夜泊》。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学得很快乐。

      一节课下来,自己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朗读的时间可以在充分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够准。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取长补短

相关文章

  •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

  •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一首古诗。它写的是: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 夜书所见

    这片诗讲的是一个在回家的船上他看见了儿童拿着灯在挑促织,他又想到了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场景,这是诗人想到了“举头望明...

  • 夜书所见

    诗人在秋夜里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诗人在江上的一艘小船上, 突然诗人看到了一点光芒,诗人想肯定是儿童在挑促织。我对诗...

  •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送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 夜书所见

    清,袁枚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宋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作响的梧桐...

  • 夜书所见

    如此星辰如此月,几树槐花香满园。 眼见青山多瑰丽,清风拂面遍地春。 庚子暮春,深夜巡营,见所见,闻所闻,归...

  • 夜书所见

    四野茫茫冷飕飕 几声犬吠鬼神愁 忽闻九天传骂声 织女跨河斥老牛

  •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gv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