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HR朋友聊了面试的那些事,颇有感触,所以写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面试是一种双向投资,公司考察员工的人品和价值,员工则考虑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报酬,所以,通常在面试时,会出现两个核心问题:
1)Why should i hire you?
每个公司提问的方式有所不同。
有的会说:“你为什么来我们公司?你的优势在哪里?”
有的会问:“你觉得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
有的直接甩一句“说吧,老子凭什么花钱雇你?”
所谓的“优势” ,我认为应该有两种,首先是应聘者的“实用价值”,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说白了就是目前掌握的专业技能,上来就能用的实操能力,比如做外贸业务,英语是必备,了解贸易流程,能独立开拓海外市场等等;
第二个是“内在价值” ,比如除了英语好,还会说法语;对工作认真负责;自信灵活;会玩手绘;非常幽默;唱歌好听。这些都是一种优势,也许目前看不出效果,但是长久磨练会成为软技能,未来很可能转化成商业价值。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是他们的资本,热忱是他们的优势。
但是对我们离开职场多年打算重出江湖的80后女性,年龄和性别倒成了劣势,企业会有更多顾虑,被拒是难免的。
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现实,摆正姿态。集中讲自己的优势,多说与岗位需求相关的技能和经验。
于是,回归第一个问题,我可能会这么分析:
结婚生子?正是过了30的女人,有学费房贷的压力,目标明确,工作会更踏实,比那些小年轻想法多容易跳槽更靠谱。
年纪大?虽然我30多岁,但是心态很好,大家都以为我是90后。按照女性的退休年龄,我至少能为公司贡献20年。而且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60岁,70岁我还干。
工资要求?转正后我的薪资可以按新人的标准,但我相信公司会根据表现合理调整。
不是有试用期吗?大不了这三个月我不要工资,有口饭吃就好。
如果这个企业确实不错,我甚至会主动提出从基层干起,想尽办法抓住机会。
第二个问题:What's your career planning ?
职业规划非常宽泛,可以问的方式更多。
最常见的,比如“你打算在我们这里呆多久?”,“说说你的职业规划”,或者“未来5年你的计划”,其实潜台词可能是“有了经验就开溜,还是继续抱大腿?
很多人会回答:“不想那么远,做好眼前该做的再说”;有的会说“希望做高管”。
我把职业规划理解成:“未来3到5年,想要达到什么层次?希望公司提供什么机会?
接着分成三种情况来阐述:首先,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有余力再提升内在软比如PPT达人,投资达人,管理才能。定期自我审视,业务是否做到最好?专业技能是否突破瓶颈?先强大起来。
其次,技术与管理才能准备好了,申请内部晋升,试着带团队。
第三,如果晋升不成,接下来等待机会,比如上市可以入股,或者公司打算扩大规模,可以拿出积蓄和公司共进退。
总之,我来上班的初衷,不只是为了打一份工,领一点薪水。而是打算长期投资,与公司成为互惠互赢的盟友关系,公司好,我也好。
以上,都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怎么说,我就会怎么做。
其实从进门那一刻起,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评判的标准。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职场也一样,面试官第一个刷的人,定是看不顺眼,三观不合的人。
所以,你的形象要大方;态度要谦卑;阐述观点时,逻辑清晰,言简意赅;提前想好应对思路,反复练习,有备而来才能处事不惊。就算失败了,也是一种收获。
最后,别忘了再表达最真切的意愿,可以这样说“我想,一个优秀的员工不难找,可贵的是除了敬业,还有一颗真心。我知道自己不是最年轻的,也不是最好的,但只要您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加倍珍惜,用行动证明我就是贵公司最合适的人选”。
每个人的追求和思维都不同,希望我的思考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