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来说,不想让女儿过度注重自己的外表,太过打扮而耽误学业,甚至连续整容,但是,这些都只是“过度”,不等于不让她们打扮,不培养她们对美丽的热情。应当鼓励女儿学会规划自已的人生,从外表到内心,这也是自我与自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到她们在镜子前消磨时间,为衣服用心,稍安勿躁!
问题不在于她们穿得如何,而是她为何这样选择:为了取悦自己,还是为了取悦他人
她们可能会有怪异的服饰爱好,而这种爱好每天都在变,因为每天她们都想做不同的人。如果这是一种对自我的尝试和探索,没必要打压。重要的是,她们是在尝试不同的形象,努力在回答“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不是被网络和媒体那些糟糕的审美带偏了。
小美同学,今年16岁,一向不太在意自己的服饰与外表,自从上了高中之后,小美同学开始对自己的外表常常表示不满,总想买衣服,有些甚至带着一些性感的元素。一天,她忽然对妈妈说她要把染成棕红色。妈妈决定借机聊一聊:
“你的头发颜色挺好,为什么要染呢?”
“为什么?我的朋友们都这么做,只有我。你不觉得黑色有点显土吗?”
“你觉得她们的尝试效果好吗?”
“有些还不错,有些很丑,不过丑不丑也没有太大关系吧。”
“学会打扮自已不是坏事,但这里我想明确几件事:我不希望你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别人都这样做,你应当学会有决断能力,你们不是强调个性么,一个人完全没有必要同别人行为一致,尤其在打扮、外表这类事情上。”
“你就会这么说,别人的父母都能同意,怎么你们就这样。”
“首先你不知道她们的父母是否同意她们那样做,其次,即使他们都同意女儿这样做,那是他们的选择。每个家庭是不同的,我们家有自己的标准和风格,我们希望你作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能够理解我们家庭的个性,给予它适当的尊重”。
如果说,父母言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那么如下:
①不要对女儿的相貌进行批评或取笑。
父母的一个漫不经心的评论可能会使女儿多年不快。当父母的不要说,“你有点胖”,“你腿粗”或者“你鼻子不好看,也不知道是随谁”这类话。她可能一辈子讨厌自己的鼻子,嫌弃自己的腰。
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当敏感的少女遭遇母亲的中年危机……为了你的女儿,当妈妈的不要说,“我当年你这个岁数的时候,……”。女儿内心的反应要么是,“我不是你!”要么是,“好好好,我不如你,我就丑,怎么样吧!”哪一种都是糟糕的心态。
这种话在女儿听来,基本上等于告诉她,我父母觉得“女生就该很漂亮,不漂亮的都有问题”。她就知道了,自己的父母有多重视外表。以后再听到父母说什么“你其实挺好看的”、“还是心灵美重要”,基本等同说胡说八道。
骗骗学前儿童都未必能得逞,何况青春期的女生。她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骗她们,只是父母的自欺欺人罢了。
什么叫做物化?就是在不少男性的观念里对女生有这样的观念:你之所以如何如何(没有缺乏理性和逻辑、感情用事、没有方向感……),只有一个原因:你是女人!不打扮,说你缺乏没个女孩样;爱打扮,说你是臭美,或者说你怎么就只会打扮。
对女孩有这样的评论,女儿会认为她走入社会之后,别的异性对她也会有这样的评价:无论你怎么努力,男生看到的还是你的外貌,“做得好,不如长得好”。
“既然你是女的,那我就不和你争了”。作为男性,作为父亲,对女儿宠爱多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不要因为她是一个女生就看弱了她的能力,这在无形中伤害了她的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