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的《好好思考》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很适合训练深度思考的思维训练工具——五星笔记法。
运用这种思考笔记的前提是,一旦自己遇到疑问或者启发点,就不要再继续阅读其他信息,而是先合上书,拿出纸和笔,去思考和整理关于五星法中的问题,去结合新知与旧知思考整理和搜集填补相关内容,训练多元思维思考力。
然后运用五星笔记五大灵魂追问:
1、核心内容是什么?
2、背后的逻辑式是什么?作者如何推演出来的?
3、这带给我的疑问或者启发是什么?
4、这些启发背后的思维模型是什么?
5、实际立即可以应用实操的是什么?

例如竹子定律:
1、核心内容:4年的时间,竹子只能向上长3cm。然而从第五年开始,竹子每天以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最后只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竹子为什么前期长的这么慢,后期却疯长?因为前四年,竹子只是全力在长根,它的根系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2、逻辑:观察和思考生物生长的规律。
3、启发:
君子如竹,稳扎稳打,积累沉淀,才能最后厚积薄发。
要熬得住前期的辛苦、寂寞、有人生的储备,不要急于求回报。许多人的失败就是因为半途而废。
4、思维模型:
为何我们常常会会熬不住长根的那个阶段?因为我们心太浮躁,急于求成。
诸葛亮临终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中就说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意思大致是:心不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与竹子定律要表达的告诫如出一辙。
5、应用:也许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在于无法知道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是不是竹子,是不是会有一天厚积薄发?
心中没有了疑惑,自然就能心无杂念的专注投入。如何才能心无杂念、选择对的方向?
我想解决的方案就是以下两个问号:
这件事是你的热爱吗?
这件事你有一定天赋吗?
热爱决定我们走的多远,天赋决定我们走的高度。
以上是我运用五星法对竹子原理的脑洞复盘,确实挺费神,今日思维健身完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