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以史为鉴,但是很多人都看过同样的历史,为什么每个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以红军长征中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为例,蒋介石见中央红军走进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曾对毛泽东喊话道:"今日,就让你做石达开第二!"
毛教员难道就没有看过历史上石达开的故事吗?
两个人从同样的历史中,获得的信息相差何止千万。蒋介石从历史中看到的是石达开在此覆灭;而毛教员则是从历史中读出了石达开覆灭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具备,先因河水暴涨、小妾生子贻误战机,后因与彝族激发民族矛盾。
于是,面临同样的环境,中央红军过彝区时恪守民族平等政策,赢得当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为抢渡大渡河做好了先期准备;毛教员通过读《读史方舆纪要》熟知当地有条铁索桥,并通过当地人进一步确认了泸定桥的位置,从而有了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的篇章,顺利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
经常说以史为鉴,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去发现规律、找出规律,并以之来指导我们生活中面临相似的问题;但是哪怕我们再熟悉历史,读懂历史,可能在面临同样的场景时,大多时候也只能感叹一句:读过了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空有屠龙之技,却无龙可屠!
为什么?
从知道历史规律,到能把规律灵活的应用到生活中,需要从历史的故事中,分析事情的环境、背景、人,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套用到当下遇到的事情,再从环境、年代背景、政策、相关人的趋利避害的决策倾向,对事情走向的影响是否与历史相同,才能真的实现“历史重演”。但是,很多时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因素的变化,就能改变整个事情的走向。
运营岗位有一个职责是战略解码,这个名词看起来就很高大上,但是实际上说到底就是从影响要素出发,判断当前所处的环境,找到未来3-5年要达成的目标和方向。
比如看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扩张还是收缩
比如看市场客户现状/发展怎么样?市场的用户是怎样的心态?上下游的供应商对于行业的判断是什么?
比如看竞争对手如何出牌?判断对手的底牌是什么?
看自己的牌如何出?如何从预判中找到自己应该如何抢夺先机,打破对手的布局。
看可能存在的机会?自己还有哪些出奇制胜的底牌。
这就构成了战略判断,从而制定出长期的战略布局,规划出1-3年的产品布局、规格、上市时间点、供应等。
战略解码就是从这个目标入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保证战略的落地,就像一架飞机,如何从三万英里的高空,踏踏实实的落到地面上。
这里面就考验公司从高到低的配合度以及执行力。
高层通过战略分析拟定出方向和目标,确保方向的正确,以及信息向下传递;
中层通过理解公司的方向和目标,做好承上对接,向下做好任务分解,保证团队的工作方向一致,且能够有大局观不能有壁垒,保证整个策略的运转落地;
基层得到指令后,能够坚决的执行,指哪打哪,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并通过“事中练”,努力锻炼个人的技能,在公司的平台上,不断提升成长。
每个层级都职责明确,不会出现,基层员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挥公司战略方向,中层层层掣肘,上传下不行;高层却在到处救火,没有时间思考,那么这种模式下,一个公司如何能运转正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