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班三更过天桥,从来不敢回头看。白日里是车水马龙,此时脚下是忘川……”这是最近很火的一首歌,也是饱受争议的一个话题。这是花粥——一个民谣歌手的作品,叫做《出山》。
前几日还大火的歌曲,这个时候已经被扒的体无完肤,有人指出这首涉嫌抄袭外国曲子《Anders Als Ihr》。 我去听了下,可以说曲子完全是照搬的,词倒是自己填的,版权倒是也有,不过是租的,也不能算是完全的白嫖。同翟天临的瓜一样,拔出萝卜带出泥,她其他作品也被质疑,也被解剖,石锤者也都有理有据。甚至连之前的《盗将行》也再次提出来批评。
平心而论吧,中国民谣女歌手不多,凤毛麟角,花粥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位了。她的作品曾经火遍抖音并且在b站引起来一股翻唱热,而且播放量都不低。但有个问题,就同之前的大学教授说的一样,不懂歌词是什么意思。大学教授被骂的体无完肤,可以说花粥粉丝居功至伟,这也让很多人对花粥印象极差。仔细想想,歌词的确没什么逻辑可言,而且感觉写的随心散漫。我这并不是批评她,想起我以前的美术老师说,艺术可以表达自我,你很烦的时候,随便在纸上乱画,戳几个洞都可以,这就是作品,表达你的心迹。这样来看,花粥表达她自己的散漫自由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该去网络攻击,70w的谩骂给一个教授带去无穷困扰,难道网络上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吗?
而且,抄袭算怎么回事儿呢?她被爆出抄袭,我丝毫不感到震惊,为什么呢?抄袭太多了,不止音乐,凡是能来热度的,都可以抄,李袁杰的《离人愁》,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抄的人一抓一把。为什么他们有可乘之机呢?
仔细想想,现在是一个快餐化时代,大家开拓眼界的方式与日俱增,民谣呢,可以说是这一代比较流行的曲风了,有不少优秀的作品,赵雷的《成都》,《画》,莫西子诗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等等。旋律明朗勤快,一把吉他吐露辛酸无奈,茕然孑立,就像音乐的诗歌,期待着灵魂的共鸣,歌词通俗,接近地气,容易与听众切合,感人肺腑。这是大众需要民谣的原因,因为可以品尝出生活的滋味儿。而《盗将行》和《出山》旋律也是极好,花粥本人声线慵懒,歌曲听起来也很清新,这是她火的原因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原创能力有待商榷,不过毫无疑问她能抓住潮流。
从花粥来浅谈中国潮流从刚过去的18年来看,火了不少歌曲《燃烧我的卡路里》,《嘴巴嘟嘟》,《沙漠骆驼》,《学猫叫》等,都有一个问题,歌词浅显,没有深度,容易遭人诟病,但容易洗脑,原因是旋律简单,听几遍就可以跟唱了。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歌曲的出品极为容易,但是可以带来流量,批评也好,夸奖也罢,有争议就能火。所以有很多人就在说,现在的人鉴赏能力太差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不然,现在网络上都在打时间战争,所谓蹭热度也讲究时效性。新一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上一代,鉴赏能力怎么会差,究其原因一是这个社会浮躁气息太重,功利性很强,什么一个月造星计划,24小时写首歌,越快越好,抢占大众视野。热度就是钱,商业化目的太重,导致了不少作品都产出速度很快,质量却很低,为了现实因素,粗制滥造,滥竽充数的数量不堪设想。许多创作者为了跟风趋之若鹜,那么怎么会有好作品呢?
原因之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滥用滥编,比如古风圈里的古诗词堆砌,戏腔的胡乱插入。让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理解费力,没得选择只能接受快餐垃圾。
原因之三是抄袭之风太重,可能原作者名不见经传,费心琢磨的作品,被有心的商业团队拿去包装,结果走红,对原创者打击颇重,从此一落千丈,灰心退出。
中国需要有工匠精神,但是得有保障,做的还是不够,国家在完善,应该会有改观。我这里很推荐《国家宝藏》,里面不少优秀原创曲。我认为中国潮流应该有自己路线,借鉴欧美,韩范,始终是走不长久,垃圾文化无法满足大家陶冶情操的需求,希望原创者们,可以固守本心,不忘初心,大家也要多支持,给予鼓励。
华夏千般好,不与五洲同。我还是很看好未来的光景的,希望优秀的文化同涓涓细流浸润渴求文化的,同干涸之井一般的心。
从花粥来浅谈中国潮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