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就是一所客栈
每个清晨,都有一位新的客人。
不管是喜悦、沮丧、卑鄙、
还是瞬间的顿悟,
都是不期而至的访客。
期待所有来客!
即便是一群绝望之徒,
洗劫你的客房
扫荡你的家私
仍要带着敬意款待每一位来客
他会洗涤你的心灵
带来新的喜悦。
即便是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
你也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邀请他们进来
无论来的是谁,都要心存感激
因为每一位都是
由彼岸派来的向导。
****** 保护好“我”这个容器 ******
人的心灵有三个重要的东西:觉知力、智慧和慈悲。觉知力会决定你看到什么,可有了智慧你才能懂那是什么,而有了慈悲你才能承受这些东西。
自体的虚弱和关系中的恨,都是源自于二元对立,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分了对错、好坏、是非、高低和善恶等等。在二元对立还基本存在时,“我”这个炉子就仍然非常需要,需要在这个炉子内炼制爱恨,把死本能转化成生本能,后来又发现生能量和死能量是一回事。
****** 集体是如何修剪个人的******
每个社会,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体,都有各种方式来修剪个人,从而保证这个社会中的人的一些基本共同的东西。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虽然有些东西形成了全球共识,但整体上每一个个体的选择范围在急剧扩大,人们更能够按照个人意愿去选择,这是好事。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应在保持一些共同想象的同时,作为一个容器,能够容纳各种新想象的产生,这样这个社会就可以不断地又新鲜血液产生。
07 春节为什么要逼婚?
从深层文化的角度,春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候,我们得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把“大祖先”的基因传递下去。其实有着深刻的烙印,那就是一个人必须结婚生子,构成一个家庭,才能存在于社会与家族体系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下,我们会觉得单独的自己是破碎的、不完整的,于是用构建家庭的表面完整去逃避破碎心灵,也就是自体的瓦解。
08 用可控第三者对待应酬。
所谓可控第三者,就是当我在和你的二元关系中觉得控制不了局面时,要找一个可以控制的第三方来恢复控制感。它可以是人,可以是物或事。过渡性客体,是一个人走出自己孤独的想象世界,也就是一元关系的世界,而进入现实世界前的一个过渡态,他通过控制一个过渡性客体而初步形成对外界的掌控感。
09 集体性自我带来的焦虑。
东方是集体主义文化,我们的自我是集体性自我,春节中的竞争以及它们带来的巨大焦虑都与此有关。集体性自我中有两个大超我:“大家长”和“所有人”。我们在群体中会觉得这两者在看着我们,我们的行动就有意无意地追求他们的满意。受集体性自我的支配,我们会把自己和别人的一切呈现给“所有人”,也就是整个集体,会比较和竞争,也会去寻求评判对错。
你不用替父母辩护,父母爱我们,和他们做了伤害我们的事儿,这是两件事。
10 创造属于你的春节。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了解你自己,了解父母,了解你的祖辈乃至祖先,进入父母的现象场,好好拍一张全家福,教父母使用新电子产品,甚至游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训练你的界限意识,改造习俗,有效沟通,就是表达爱、表达恨和增进了解。
这个年纪,过了这么多春节,也苦恼于春节的人情往来,觉得不胜其烦。每当我抱怨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做人就是这样的”。
“做人就是这样的”?这句话就是在个人潜意识、家庭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社会潜意识共同作用下的中国传统女子的思想。最深沉的爱,莫过于你离开之后,我活成了你的样子。这也是我们的可怜之处。
幸而我们的90后和00后更多地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记得:
把合理拒绝别人当作练习,练习自己守住自己的边界;
让自己关闭的心打开,看清对方的需求给予别人需要的,从而让关系真正展开;
我们不能选择原生家庭,但当我们认识到这个“我”以后,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再生。
“我”把“我”生出来。我们有机会做自己的父母,用爱滋养我们的心灵,告诉那个害怕的小孩,现在他已经长大了,不用害怕了,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也滋养我们的孩子。
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