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红尘中修正行为,在生活中善巧方便。

只要你具足菩提心
人生所有美好的东西
都会像雨露一样
降临到你身上
——宗喀巴
菩提:意译觉、智、知、道,断绝世间烦恼成就涅槃之智慧。
心: 发心,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起心动念。这里主指“三心”:一是直心,正念真如法,直心是道场。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自性谓之直心,也是菩提心的根本。二是深心,欢喜修持一切善行,严守戒律,自利自修,自生欢喜。三是大悲心,利益众生之心,自度度人,自利利他。这也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修学需片刻不离菩提心,精进不可懈怠,如救头燃。
所有的美好和雨露,要从世间和出世间来学修。
世间: 真知妄想、鬼魅魍魉等粉墨登场,真心被假识所包围,看到的一切皆是表象。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没有见得真心识得空性,所有的菩提皆是烦恼,都是由心造作的,“美好、雨露”则成了烦恼的根源。
出世间: 明心见性,了了分明。看破本质,一切皆为虚妄。修一切善,离一切相。
经曰 “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即使菩萨加被,还需自己精进修学,以出世间发菩提心太重要了,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大梦, 真如本性在妄想颠倒中迷失,发无上菩提心,则是证得道果的起始。
人总是在面对痛苦和苦难的时候,才会去思考一些问题或者向外寻求帮助和庇护。
出世间的“美好和雨露”,则是在证得“空性”的正见下,享受一切的“美好和雨露”而不执着。
上师言教,每一段文字都是一个“法门”,以闻思修的次第学修,再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才能让“法布施”产生最大的效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