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宇
你是否总是忙个不停却不见成效?
你是否常常陷入思维的困境而无法自拔?
你是否曾为了不断冒出的新想法而疲于奔命?
如果你不幸“躺枪”,那么这篇文章会让你发现有关人生的新的可能。

很多人都对精要主义者感到好奇——为什么他们总能观察出我没能看出的东西,而且总把注意力集中在极少数的事情上?
《精要主义》的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告诉了我们答案——那是因为他们的决定是在尽其所能地见过了各种可能之后做出的。
那些他们集中注意力的事,就是他们所认定的最重要的事。
见过的世界越大,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那么精要主义者是如何探索可能的呢?书中送出了"五大护法"(抽离、审视、游戏、睡眠、精选)来帮你形成自律的力量。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抽离"和"审视"这“两大护法”。
一、【 抽离,让自己当回"局外人" 】
记得曾听朋友老李说起过:"有一次,我误加了一个物理学术交流群。有人提问说如果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做自由落体运动,会不会对地面上的人造成伤害。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大家对各种公式假设、阻力重力以及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 。
这时我忽然插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我就被踢出群了 。啧啧,有文化真可怕!"
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像这些学术人士一样犯"高端的糊涂",但我们也经常在犯类似的错误。他们讨论了近一个小时的问题,最后却被一个"门外汉"道破了天机,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停下来思考,而是凭借本能陷入了"计算"的"死胡同"。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自以为"努力到感天动地",一回头才发现"What?我竟然走错路了?"随即开启"哭天抢地"模式。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请记得以下三点:
01 每天给自己五分钟"修行时间", 切断一切干扰,专注于思考本身。
02 抽空当回"局外人",从全局上客观地思考问题。
03 养成早起的习惯,利用清晨的宁静时间阅读20分钟经典书籍,因为这段时间更容易引人深思。
二、【 审视,建立关联才算数 】
已故作家诺拉·艾芙隆从她的高中新闻学老师那里学到——仅仅把握新闻学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是不够的,理解新闻的真正含义以及它的重要性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探索。
在新闻工作中最不可或缺的是在找到最重要的信息后,不仅要研究它们,还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
就像《哈佛幸福课》里提到的"给人生建立关联性"的方法一样——在写日记时,多使用领悟性的词语,如"知道"、"意识到"以及"明白"。用它们来为自己的经历建立关联性,这样实践的次数越多,越能让自己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做自己人生的"记者"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写日记了。不用逼着自己写太多,"少而精"并且能做到持续的坚持才是我们的目标。随后每隔三个月集中回顾一次,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动态",看看那些隐藏的思维模式,从而进行改变。
以后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不妨试着用以下几种方法去审视它们。
01 纵观全局,别把细节看得太重。
02 写日记,记录自己的人生。
03 捕捉不正常和不寻常的细节。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畏手畏脚,就是过犹不及。来吧,向精要主义者学习,因为他们见过世界的繁华,所以更能坚守本心,删繁就简,直击痛点。
让我们跟随他们一同开启元气满满的人生旅程、响应生命的召唤吧。
网友评论